Advanced search
Related Searches: Bluetooth, Virtual Reality, android, mtk, smart phone, smart watch, Keyboard, OPENBOX View all
Picture of 阿含经故事 地 水 风 火 空

阿含经故事 地 水 风 火 空

SKU: FS9102882
罗亩罗!你应当以慈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瞋恨之心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悲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害人之心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喜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不平之心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舍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厌恶之心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不净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贪欲之心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无常想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我慢之见就能舍离。 罗亩罗!你应当以出入息念来禅修。当这样修习、多修习时,能得大果、大福利。怎样修出入息念而得大果、大福利呢?
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.
     

《阿含经》是佛法的根本,是佛世流传之“教法”,是佛灭后所结集之“圣教集”,师、弟之间代代传承,为“原始佛教”及“部派佛教”所公认的“根本佛法”。


《阿含经》

是记录佛陀的开示录、言行录。是佛陀大般涅槃后,由弟子们所结集而成,并非佛陀亲自所写、所辑。阿含法义本来就很深,加上早期未有文字经典前,都是靠背诵,所以词句都尽量力求精简。凡事有利就有弊。精简又含有深义的经文,众生不是看不懂、没兴趣,就是以为懂,但却曲解法义。加上有很多的精华都是要真修实证才能体悟到,若光从文字上去理解,极易产生误解。这就是阿含经被判为小乘经的重要原因。

佛陀对罗亩罗的教导

有一次,尊者罗亩罗跟在佛陀后面,从祇树给孤独园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乞食。

行进途中,佛陀回过头来教诫尊者罗亩罗说:

“罗亩罗!任何物质类的‘色’,不论是过去、未来、现在;身内或身外;粗大或细微;卑俗或贵重;在远方或在近处,都应当以正慧,如其事实地视这一切‘色’为:‘这不是我的’,‘这不成我慢','这不是真我’。”

“世尊!只有‘色’是这样的吗?善逝!只有‘色’是这样的吗?”

“罗亩罗!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都是这样的。”

这时,尊者罗亩罗心想:“世尊为何要在路上教诫我这些?有谁会在听了佛陀的教诫后,还不顾修学而继续去乞食的?”

于是,尊者罗亩罗立刻折回住处,到一棵树下盘腿端坐,提起专注力,思惟佛陀刚才所教导的内容。

佛陀乞食回来,食毕,在园内经行,然后走到尊者罗亩罗所在处,继续教导他说:

“罗亩罗!身体的发、毛、爪、齿、皮、肉、筋、骨、髓、肾、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肠、胃、膜、粪等固态物,是内地界。内地界与外地界,即是地界。

体内的胆汁、痰、脓、血、汗、脂肪、泪、唾、尿等液态物,是内水界。内水界与外水界,即是水界。

体内的温热火性,以及依于此温热火性存在之物,如食物的消化代谢、生理的老化等,是内火界。内火界与外火界,即是火界。

体内的气流风性,以及依于此气流风性存在之物,如呼吸、肠腹之气等,是内风界。内风界与外风界,即是风界。

体内的耳孔、鼻孔、口腔等空间,是内空界。内空界与外空界,即是空界。

罗亩罗!你应当分别对这一切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、空界,以正慧如其事实地视之为:‘这不是我的’,‘这不成我慢’,‘这不是真我’。这样,就能对这些不抱持幻想,冷静理智地对待。

罗亩罗!你应当像大地接纳人们抛弃任何干净或不干净的东西、水接纳人们洗涤任何干净或不干净的东西、火接纳人们燃烧任何干净或不干净的东西、风吹任何干净或不干净之物,而不会有厌恶、羞耻、恶心般地禅修;也要像空间到处都不会被限制般地禅修,这样,面对境界所生起合意或不合意的触识,就不会在心中起执着了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慈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瞋恨之心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悲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害人之心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喜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不平之心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舍心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厌恶之心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不净观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贪欲之心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无常想来禅修。当这样修时,我慢之见就能舍离。

罗亩罗!你应当以出入息念来禅修。当这样修习、多修习时,能得大果、大福利。怎样修出入息念而得大果、大福利呢?

罗亩罗!比丘到幽静的林树下,盘腿端坐,提起专注的正念于吸气与呼气上,清楚呼吸的长与短,体验呼吸时全身的律动与生理上的轻安,体验喜、乐、喜乐对心情的影响、喜乐消退后心情的轻安,体验心境,喜心、定心、解脱心,以无常随观、离欲贪随观、止息随观、舍离随观来呼吸,罗亩罗!这就是如何修出入息念而得大果、大福利了。

当以这种方法修习、多修习出入息念,即使到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呼吸,也能清楚地觉知。”

于是,尊者罗亩罗就依着佛陀的教导修学,渐次地成就了离欲、恶,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,宿命神通、天眼神通,然后从如实知苦、集、灭、道中,得漏尽解脱,成为阿罗汉。

后来,佛陀在比丘们面前赞叹他说:“我声闻弟子中,持禁戒第一的,算是罗亩罗比丘了。”

【按语:】

一、本则故事取材自《中部第六二教诫罗亩罗大经》、《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一经》,另参考《杂阿含第二三、二四、四六五经》、《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九一、九二经》、《相应部第一八相应第二一经》、《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七七经》。

二、“罗亩罗”:《中阿含》译为“罗云”。《增壹阿含经》译为“罗云”。为佛陀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,后来在佛陀成佛后第六年回迦毘罗卫城省亲时,随佛陀出家(参考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第五八五九页)。《增壹阿含第四品第六经》中,也同样的记载着佛陀赞叹他“不毁禁戒,诵读不懈”。而《杂阿含第二OO经》、《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一二一经》,也明确地说尊者罗亩罗证得了阿罗汉果。

三、故事中,记述了许多佛法的修行方法,如依五蕴、五界的无我观,依四大平等接纳的不执着观,慈心观,悲心观,喜心观,舍心观,不净观,无常想,出入息念等。其中,出入息念的内容,还纳入了四念处的修习内容,很值得细读。

四、尊者罗亩罗从修初禅到解脱的过程,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那一夜的修学历程,可说是完全一样,不过这一段在《中部第六二教诫罗亩罗大经》中无。

 

附有人问:当我做出入息念的时候,很多时都感到呼吸不畅顺,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一点呢?

答:有不少禅修者都曾遇上这个问题,而通常都是基于以下的原因:

  • 用控制呼吸的方式来做出入息念;

  • 禅修时太刻意、太著力;

  • 初学者未适应盘坐的姿势,因此身体紧张而导致呼吸不自然。

关于第一点,呼吸是身体一种自然功能,它的特色是不断地循环交替,所以是很适合以此来培育正念或正定的。

在各家各派的禅修之中,有很多不同的呼吸方式,或对呼吸有各种不同的要求,而原始佛教的出入息念是自然呼吸的,让呼吸自然进行。

经中常提到,吸气时知道自己在吸气,呼气时知道自己在呼气;当气息长时知道气息是长的,当气息短时知道气息是短的。可见,修习的方法是简单而直接的,不用操控呼吸,只是对不断循环的呼吸保持正念正知,一直保持下去,目的是以此来培育正念正知的素质;在另一方面,因为内心连繫著呼吸,所以能减少四散的心境,因此而培育定的素质。改用自然呼吸能解决第一点的问题。

第二点是禅修时太刻意、太著力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刻意和著力做事是常见的,但禅修时刻意或著力会带来身心的紧张,过份者甚至会影响呼吸的自然。无论任何禅修方法,都应以放下、柔和、顺其自然的态度来修习。

在经中佛陀常常形容禅修的心是一颗柔软的心,而柔软的心能发挥应有的作用。以放下、柔和、顺其自然的态度来禅修能解决第二点的问题;此外,在禅修之前先做一节瑜伽,或先做一会儿慈心禅,也是能为身心带来一份柔软的。

第三点是初学者未适应盘坐的姿势,因此身体紧张而导致呼吸不自然。

转修习其他的禅修方法,如将内心繫念在身体的感受,外间的声音,自己的起心动念,或修习慈心禅等能解决第三点的问题。出入息念是一个重要的禅修方法,但不是唯一的禅修的方法,若我们修习其他方法,不去理会呼吸的时候,呼吸就会自然畅顺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