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anced search
Related Searches: Bluetooth, Virtual Reality, android, mtk, smart phone, smart watch, Keyboard, OPENBOX View all
Picture of 《百喻经》 白话译文

《百喻经》 白话译文

SKU: FS9102887
此经论是我所造,聚合而喜欢笑语; 多损害正实言说,观义理是否相应; 如同苦毒似于药,掺杂在蜂蜜之中; 药作用是为治病,此经论也如这样; 正法之中的戏笑,譬如那颠狂之药; 佛正法寂静如定,明亮照耀于世间; 如同服药咽下肚,用来滋润己身体; 我如今以此义理,显现生于寂定中; 如同那阿伽陀药,用树叶而包裹着; 取药去除毒完毕,树叶就可以丢弃; 戏笑如包裹之叶,直实义理在其中; 智者取正确义理,戏笑便应当丢弃。 ----僧伽斯那尊者,造作愚痴(装饰)花鬘完毕。
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.
     

我如这样听闻佛所宣说。

那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,在鹊封竹园。

与各位大比丘、菩萨摩诃萨、天龙八部,三万六千人在一起。

那时会中有其他学派的梵志五百人,从座而起,对佛说:我们听闻佛道十分深奥,无能比及,因此来归附、依靠、提问,唯愿宣说。

佛说:十分好。


问:天下,是有是无?

答:亦有亦无。

问:如今有,为什么说无?如今无,为什么说有?

答:生者说有,死者说无。因此说,或有或无。

问:人从何处而生?

答:人从五谷而生。

问:五谷从何处而生?

答: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。

问:四大火风从何处而生?

答:四大火风从空中而生。

问:空从何处而生?

答:空从无所有而生。

问:无所有从何处而生?

答:无所有从自然而生。

问:自然从何处而生?

答:自然从泥洹而生。

问:泥洹从何处而生?

佛说:你今日问的怎么如此深呢?泥洹,是不生不死之法。

问:佛是否泥洹?

答:我还未泥洹。

问:未泥洹,为什么得以知晓泥洹常乐?

佛说:我今日问你,天下众生是苦是乐?

答:众生十分苦。

佛说:为什么说苦?

答: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,因此知道死苦。

佛说:你如今没有死,也知道死苦。我见十方各尊佛,不生不死,因此知道泥洹常乐。

五百梵志心意开解,于是求受持五戒,悟须陀恒果。端坐如故。

佛说:你们仔细听,今日为你们广说众多比喻。

天龙八部/八部众】:

天、龙、夜叉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乾闼婆、紧那罗、摩侯罗迦。

是守护佛法而有大力的众神。以天神、龙众二者为上首,故称天龙八部

八部鬼神本是非人,有时变作人形来听说法,因此称人非人

【人非人】:人与非人的总称。

【非人】:天龙八部、夜叉、恶鬼王等众。

梵志

志向是寂静、涅槃的人。

泥洹/涅槃

远离一切的有为造作。也称无为泥洹
有余涅槃:贪爱等众多烦恼断灭。
生死的因缘与惑业已尽,只是剩余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无余涅槃:进一步断灭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没有剩余,更不会再承受。
无余涅槃的显现,则在命终之时。
【五戒】:
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
5.不饮酒。

(一)愚人食盐喻

往昔,有愚人,来到别人家,主人给予食物,他嫌淡而无味,主人听到之后,又为他加了些盐。获得了盐的美味,便念道:之所以美味的缘故是因为有盐,有少许尚且这样,何况是有许多呢?愚痴的人没有智慧,便空口吃盐,吃了之后反而由爽口变为祸患。

譬如那些外道

听闻节制饮食,可以得道,便断食,或者经过七日或者十五日,徒劳令自己困顿饥饿,于修道却没有益处。如同那愚人,因为盐的美味,而空口吃盐,想要爽口。此事也是一样。

外道】:外教、外法、外学。

梵语原义指神圣而应受尊敬的隐遁者。

现指于佛的教导之外而立道者,立于真理之外。

最初是佛的教导相对其他教派自称内道,外道意为正说者、苦行者;称佛的教导经典为内典,称佛的教导以外的经典为外典。

到后世,逐渐附加异见、邪说之义,外道便成为侮蔑排斥的贬称,意为真理以外的邪法者。

(二)愚人集牛乳喻

往昔,有愚人,将要招待宾客,想要收集牛乳,打算用来设宴。心念道:我今日如果事先在每天中午取牛乳,牛乳渐渐多了无处安放,或者会再变酸变质。不如就以牛腹盛装,等到将要会客时,到时来取。做这样的念想之后,便捉了牛母子,各自系到不同的地方。之后一个月,设宴迎宾客,才牵来牛,想要取牛乳,而牛乳已经没有了。当时被众多宾客所笑。

愚痴的人也是这样。

想要修习布施,说等到我大为富有之时,然后顿时布施。还没来得及到积聚的时刻,或者钱财被县官(官司诉讼)、水灾火灾、强盗盗贼所侵夺,或者命终死亡,没有时间布施。此事也是一样。

布施】:

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。
【二种布施】:财布施与法布施;净施与不净施。
财布施以衣服、饮食、田宅、珍宝等施与他人。
法布施为不使众生起邪见,说四法,令人听闻信受。
财施有尽,法施无穷。
财施只得世间之果,终将还失;法施则得涅槃,必不退转。
净施:不求世间闻名利养等报,只为资助出世的善根和涅槃之因,以清净心而行的布施。
不净施:以虚妄心求取福报,而行的布施。
【四法】
万物皆归无常,所有悉为苦毒;
诸法皆无我,有形悉至空。

(三)以梨打头破喻

往昔,有愚人,头上没有毛发。那时有一个人用梨打他的头,甚至二下三下,导致头受伤破裂。那时,愚人默然忍受,不知躲避离去。

旁人见到后对他说:为什么不避开离去,而受打导致头破呢?

愚人回答说:如同那些骄傲傲慢自恃贡高愚痴无智慧的人,见到我头上没有毛发,就以为是石头,用梨打我,头破才知不是石头。

旁人说:你自己愚痴,为什么说别人愚痴呢?你若不愚痴,怎会被他人所打,直到头破,也不知躲避。

比丘们也是一样。

不能够修习正信禁戒,博学多闻(深入经藏)求取智慧,只是整理服装威仪,以招利养

如同那愚人,被他人打头而不知躲避离去,直到头破,反称作是别人愚痴。这样的比丘也一样。

【比丘/比丘尼/苾刍/离染人】:

指出家为佛弟子,受具足戒的人。

男子称比丘,女子称比丘尼。

有四个释义:净乞食、破烦恼、净持戒、能怖魔。

1.净乞食:上于如来乞佛法而精进修行,下于俗人乞信施而清净活命,因此称为乞士;

世间的乞人,若只乞衣食,不乞佛法,不能称为比丘。

2.破烦恼:修行圣道而破众多烦恼,因此称为破烦恼;

3.净持戒:尽此生身形寿命受持净戒,因此称为净持戒;

4.能怖魔:因最终必定入于涅槃能使魔畏惧恐怖,因此称为能怖魔。

【具足戒】:比丘为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。

(四)妇诈称死喻

往昔,有愚人,因妻子相貌端正,情深爱重。妻子没有正直信义,之后中间与他人交往,邪淫之心旺盛,想要追随旁人,舍离自己夫婿。于是对一位老妇人悄悄说:我走了之后,你可以放一个死的女人尸体在屋中,对我丈夫说我已经死去。

老妇人之后伺机趁其丈夫不在时,以一死尸放到家中,直到丈夫回家。老妇人对他说:你的妻子已经死去。丈夫随即去往看望,相信是自己的妻子,悲哀.哭泣.懊悔.烦恼,之后以柴薪燃油将尸骨烧毁,以容器盛装,日夜抱在怀里。

妻子后来对旁人心生厌倦,便返回到家中,对丈夫说,我是你的妻子。

丈夫回答说:我妻子死去已久,你是谁?竟然慌称是我妻子。直到说了二三回,犹然不信。

如同那些外道。

听了其他邪说,心生迷惑和执着,称之为真实,永不可改。虽然听到正真的教导,却不信奉、不接受、不持守。


(五)渴见水喻

过去有人,愚痴无智慧。极度口渴需要水,见到热时的气焰,认为是水,便追逐,走到了辛头河。既然来到河所在地,却对视而不喝。

旁人对他说:你口渴,追逐寻找水,如今来到水所在处,为什么不喝呢?

愚人答:如果你可以全部喝掉,我就喝它。这个水太多,不能够全部喝掉,因此不喝。

那时众人听闻这言语,都大为嗤笑。

譬如外道等。

取信于奇异偏僻的道理,以自己不能对佛所教导的禁戒全部接受持守为理由,于是便都不接受、都不持守。导致将来没有得道的因缘,流转于生死之中。

如同那愚人见到水不喝,被他人所笑,也是这样。


(六)子死欲停置家中喻

往昔,有愚人,养育了七个儿子。一个儿子先死亡,那时愚人见儿子既然已经死亡,便想要停放在家中,自己抛弃离去。

旁人见到之后对他说:生死两道不同,应当迅速以服饰庄严,将他带到远处去殡葬。为什么将他留在这里,自己想要离弃远去呢?

那时愚人听了这话后,自己念道:若不能得以留住,需要埋葬,需要再杀一个儿子,停放在扁担的两头,才可以担走。

于是便又杀了一个儿子,之后担负着去山林田野埋葬。

那时有人见到,深生嗤笑,叹道:奇怪、未曾有。

譬如比丘。

私犯了一次戒律,心中忌惮改正和忏悔,默然隐藏,自说清净。

或者有知晓的人对他说:出家之人守持禁戒,如同守护明珠,不使它缺少陨落。你今日为什么违犯所受的戒,而想要不忏悔?

犯戒者说:自我要求忏悔的人,再犯的话就会驱逐出僧团。就破戒,多做不好之事,于是(可以)立刻离开。

如同那愚人,一个儿子既然已死,又杀一个儿子。如今这比丘也是一样。


(七)认人为兄喻

往昔,有一人,身形容貌端正,智慧都具有,又富贵多钱财,世间人无不称赞、赞叹。那时有愚人,见到如此情况便说那是我的兄长,他有钱财,需要时可以用,因此是兄长。见到他还债,就说这不是我兄长。

旁人对他说:你是愚痴的人。为什么有钱财时说他是你兄长,等到他欠债时又说他不是你兄长?

愚人答:我因为想要得到他钱财,认他为兄长,实际他不是我兄长。若他欠债时,则称他不是我兄长。

人们听到这话没有不笑他的。

犹如那些外道。

听闻佛的善语,贪心窃取,想要占为己有,直到旁人教导使令他修行,却不肯修行。而这样说:因为想要得到钱财利养的缘故,所以借用佛陀的言语,教众生,而他没有实际的行动,何来修行呢?

犹如愚人为得钱财,所以称这是我兄长,那人欠债时,又说不是我兄长。此事也是这样。

【利养】:以利养身。
利养如贼,坏功德之本。
譬如冰雹伤害五谷,利养与闻名也是这样。
利养坏功德之苗,令不能增长。
佛说譬喻:
利养如毛绳绑缚人,直到断肤截骨。贪利养会令人断功德之本,也是如此。

(八)山羌偷官库喻

过去世,有一山贼,偷了国王国库物品而逃走。那时国王派遣人四处追寻,抓捕到之后带到国王身边。国王便对他所得衣物问责。山贼答:我的衣服是我祖父之物。国王让他将衣物穿好。

实际不是山贼本来所有,因此不知怎么穿,应在手上的穿着在脚上,应在腰上的反而戴在头上。

国王见山贼已经穿好,集聚众大臣,共商议此事。而对他说:如果是你祖父所有,拥有者应当知道衣物怎么穿着佩戴,为什么会上下颠倒呢?所以,是因为不知道。因此知道你这衣物必定是偷盗而得,不是你的旧物。

借以譬喻:

国王如同佛法藏,愚人山贼犹如外道,窃听佛法放在自已法中,以为自己拥有。然而不能理解真谛,因此布置佛法,迷乱上下,不知法相

如同那山贼偷得国王宝衣,不知晓次第,只能颠倒而穿戴。也是如此。

佛法藏/如来藏】:
如来藏中藏恒河沙的佛法,因此称为佛法藏,即真如之理体。
【真如/如如/如实/佛性/法性/实相】:
(法界、实际、如来藏、法身、自性清净身、一心、不思议界)
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。
真:真实,不虚妄。
如:如常,不变其性。
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;是一切万有之根。
一切法虽然有其各各不同的之属性,如地有坚性,水有湿性等,然而此各各不同的属性非为实有,而是一一都以空为实体,因此称实性为
因为如,为诸法的本性,因此又称为法性
而法性为真实究竟之至极边际,因此又称为实际
它们都是诸法实相的别名。
诸法虽各有差别,然而理体则平等无异,此诸法的理体平等相同,亦称为。由此,如也为真理的别名。
又因为此理真实,因此称为真如
此理为一,因此称为一如
另外就如之理体而言,因各部经着重不同,因此所立不同,如般若经将如立为,法华经将如立为
实相
就其是万法体性而言,则为法性
就其体真实常住而言,则为真如
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而言,则为实相
其他所谓一实,一如,一相,无相,法身,法证,法位,涅槃,无为,真谛,真性,真空,实性,实谛,实际,都是实相的别名。


(九)叹父德行喻

往昔,有人在众人中,称赞自己父亲品德,而说:我父亲慈心.仁爱,不害他.不偷盗,直言不讳.言语真实.兼行布施

那时有愚人,听到这些话,便说:我父亲品德行为胜过你父亲。

众人问:有什么品德行为,请将事迹道来。

愚人答:我父亲从小断绝淫欲,没有污秽染着

众人说:若断淫欲,怎么会生你?

被当时人所称怪讥笑。

犹如世间无智慧之流。

想要称赞他人品德,不知晓其实际的本质,反而导致诋毁。

如那愚人,想赞叹父亲,心意是好的,言出则成为过失。此事也是这样。

【染】:
染垢染污,不洁不净的意思。
执着妄念,以及所执着的事物。
【染着】:
由于贪爱等烦恼,心中有所染污与执着。

(十)三重楼喻

往昔之世,有富愚人,愚痴无所知晓。

到其余富人家,见有三重楼,高大宽广庄严华丽宽敞明亮。心生渴望仰慕,心念:我有钱财,不比他少,为什么此刻来这里,而不建造如这样的楼呢?

随即唤来木匠问:你会建造他家这样端正的房舍吗?

木匠答:是我所建造。

愚人说:如今可以为我建造如他一样的楼。

于是木匠便开始垒土建造楼。愚人见木匠垒土,心怀疑惑,不能了解知晓,而问:你将要造什么?

木匠答:建造三层房屋。

愚人又说:我不想要下面二层房屋,先为我建造最上层房屋。

木匠答:没有这事。哪有不建造最下层,而能建造那第二层房屋的?不造第二层怎么能造第三层?

愚人固执的说:我如今不用建造下面二层,必定有可以为我建最上层的人。

那时人们听到都称奇怪而笑他。都说:哪有不造下面第一层,而能造上面的人。

譬如世尊的四辈弟子。

不能够精勤修行尊敬佛法僧三宝,懒惰懈怠,想要求取圣道之果。而说:我如今不用求取余下三果,唯独求取阿罗汉果也为当时人所嗤笑。如那愚人,没有差异。

圣道/佛道/菩提/无上正真之道】:

佛道:梵语是菩提。

佛道指通往无上的圆满智慧、圆满觉悟的方法和道路。

是佛、缘觉、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悟与智慧。

修行此道,能到圣处,名为圣道。


(十一)婆罗门杀子喻

往昔,有贵族自认为博学多闻,对于众多占星、道术等种种技艺,无不通达,自认为是这样。想要彰显德行能力,来到他国,抱儿子哭。

有人问他:你为什么哭。

他说:如今这个小孩七日就会死亡。为他的夭折而怜愍悲伤,所以才哭。

当时人们说:人的命运难以预知和计算,到七日时,或者能够不死,为什么事先就哭。

他说:日月可阴暗,星宿可陨落。我所说,终不会违背失算。

为名利的缘故,到第七日,自己杀死儿子,以证明自己所说。那时众多世人,之后七日听说他儿子死亡,都赞叹他是智者,所言不虚,于是心生信服,都来致敬。

犹如佛的四辈弟子

为利养的缘故,自称得道。有愚人之法,杀善男子,诈现慈悲德行,致使将来受苦无穷。

如同贵族为验证自己所说,而杀儿子迷惑世间的人。

【四辈弟子】:
优婆塞、优婆夷、比丘、比丘尼。
【优婆塞.优婆夷】:
三皈依五戒的人

【比丘/比丘尼/苾刍/离染人】:

指出家为佛弟子,受具足戒的人。

【三自归/三皈依/皈依】:
1、皈依佛,以佛宝为师。
2、皈依法,以法宝为药。
3、皈依僧,以僧宝为友。

【五戒】:
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
5.不饮酒。

【具足戒】:
比丘为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。

二)煮黑石蜜浆喻

往昔,有愚人,煮黑石蜜。

有一富人来到他家。那时愚人便念道:我如今应当取黑石蜜浆给与这位富人。随即放少许水在火中。便在火上用扇子扇,希望得以使它冷却。

旁人说:下面不停止火,不停扇它,怎么能够冷呢?那时众人悉数都嗤笑。

犹如外道。

不灭烦恼炽燃之火,少许作苦行,卧睡在荆棘尖刺上,五热炙身,而期望清凉寂静之道。终无所是处,徒被智者所怪笑,现在受苦,祸殃流转于未来

*五热炙身外道:

古印度苦行之一。曝晒于烈日下,而于身体四周点燃火焰。

寂静】:

离烦恼是寂,绝苦患是静,寂静是涅槃之理。

一切法本来寂静,非有非无。

【劫】:

一大劫:指一个世界成、住、坏、空的周期,含四个中劫。

一中劫:成、住、坏、空,每一个为一中劫,含二十小劫。

一小劫:

人的寿命自八万岁,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岁,是一减劫;

人的寿命自十岁,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万岁,是一增劫。

此增劫及减劫,称为一小劫。


三)说人喜嗔喻

过去,有人与众多人一同坐在房屋里,赞叹一外人,德行极好。唯独有过失:一是喜欢嗔恨,二是做事仓促。

那时此人经过,在门外听到这些话,便心生嗔恨愤怒,随即进入屋里,抓住那人,以手打击。

旁人问:为什么打他?

这人答:我曾几何时喜欢嗔恨仓促?而此人说我喜欢愤怒,作事仓促。是因为这样才打他。

旁人说:你如今这喜欢嗔恨仓促的形像,立刻显现应验,为什么还忌讳呢?

人说过错恶处,而生起怨恨责怪,深被众人怪其愚痴迷惑。

譬如世间饮酒之人。

耽误荒废沉溺于酒,做众多放逸的行为。见他人呵责,反而心生责怪,苦心引证,证明自己明白。

如同愚人忌讳听到自己的过失,见他人说,反而想要打人。


四)杀商主祀天喻

往昔,有商人,想要进入大海。

进入大海的方法需要向导,然后才能去。便共同求取寻觅,得到一名向导,获得之后,将要出发。

来到旷野中,有一天祭祠须要以人祀天,然后才能通过,于是众商人一起商量说:我们同伴都是亲戚,怎么能杀呢?唯有这位向导适合用来祀天。

随即杀掉向导,用来祭祀。祀天完毕之后竟,迷失道路,不知去往何处,穷困而全部死亡。

一切世间人,也如此一样。

想要入于佛法大海,取珍宝,应当修习善法善行,以此为向导指引。毁坏破坏善行,生死旷野之路,永无出期,经历三涂,受苦长远。

如同那些商人,将要入于大海,杀其向导,无人指导迷津导致被困而死。

善法
世间善法:五戒、十善。
出世间善法:三学、六度。
【五戒】: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5.不饮酒。
十善/十善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;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5.不两舌:不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6.不恶口:不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7.不绮语: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8.不悭贪:不吝啬而贪图得到;
9.不嗔恚:不忿恨嗔怒;
10.不邪见:不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三学/戒定慧】:
戒:防止身之恶行;
定:清静心之散乱;
慧:去疑惑证真理。

【六度/六度无极/六波罗蜜】:

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

此六种行为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,是万行之总体。

布施能度悭贪,持戒能度毁犯,忍辱能度嗔恚,精进能度懈怠,禅定能度散乱,般若能度愚痴。

第六的般若,是智慧,分别真理。前五为福行,第六为智行。以福行助成智行,依智而行而断迷惑证真理,渡生死海。

因为菩萨六度之行的方法无穷尽无极限的缘故,又称度无极

【三涂】:
是路途道路之义。
1.火途,地狱趣,猛火所烧之处。
2.血途,畜生趣,互相相食之处。
3.刀途,饿鬼趣,以刀剑杖逼迫之处。


五)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

往昔,有国王生一女,唤来医生说:给与我药,立刻使她长大。

医生答:有良药能使立即长大,但如今需要索求寻找。获得药的时候,国王不要看,等到给她吃过药之后,然后展示给国王。

于是便远去取药,经过十二年。获得药之后返回给女孩,令她服用后展示给国王看。国王见了欢喜,自念道:实在是良医,给我女儿药,能令她突然长大。便勒令左右,赐给珍宝。

那时众人笑国王没有智慧。不知晓筹谋计量一下出生以来的年月,见其长大,就说是药的力量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遇到善知识而对他说:我想要求道,愿您教授,使我立刻得到善知识。导师以方便的缘故,教导令坐,观十二缘起。渐渐积聚众多功德,获阿罗汉,欢喜踊跃加倍,而说:导师真厉害,能令我快速证得最妙之法。

禅定/定/三昧/】:
心体寂静,离于邪乱。

善心一处安住不动,一切禅定,也称为定,也称为三昧。

禅与定都是指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(安住一处),而达于不散乱的状态。

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定,合称四禅八定。

十二因缘】:

1.无明:过去世无始的烦恼。(一切世间的众生与法,都没有开始)

2.行:依过去世烦恼,而作的善恶行为与业。

3.识:依过去世的业,而受现世受胎的一念。

4.名色:在胎中身心渐渐发育。

名:心。心法不能以形体显示,只能以名诠释说明,所以称为名。

色:眼耳鼻舌等身形。

5.六处/六根:眼耳鼻舌身意,具足完备,将要出胎。

6.触:二三岁时,对于事物未能识别苦乐,只是想要触物。

7.受:六七岁以后,渐渐对事物识别苦乐,而有感受。

8.爱:十四五岁以后,产生种种强盛的贪爱与欲望。

9.取:成人之后,贪爱与欲望愈加旺盛,奔驰各处想要索求和获得所要的。

10.有:依于贪爱和索取的烦恼,造作种种的业,确定未来的果报。有业,业能确定未来的果,所以称为有。

11.生:依于现在的业,于未来受生。

12.老死:于来世老死。


(十六)灌甘蔗喻

往昔,有二人,共同种甘蔗,而相约:种好的人有赏,种不好的人重罚。

那时二人中,一人念道:甘蔗极甜,如果压取汁,再浇灌甘蔗树,甘蔗的甘美必然更胜于之前。于是就压甘蔗取汁,用来灌溉,希望甘蔗更有滋味。反而却一切种子甘蔗都失去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想要求取善福,依仗自己豪贵,专以威势胁迫下面民众,凌驾欺辱、夺取财物。用这些来作福德,本来期望善果,却不知将来反而获得其所带来的祸患灾殃。

如同压榨甘蔗,彼此都损失。


七)债半钱喻

往昔,有商人,借了他人半钱,久久没有偿还,随即便前往要债。

路过大河,花两钱雇他人划船才能渡过,到对岸要债,没有见到债主,回来渡河又花了两钱。为半钱的债而损失四钱,再加上道路的疲劳和乏困。

债务很少,所损失的极多,结果被众人所笑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为要少许名利,导致毁坏大的德行。为容纳自己此身,却不顾礼数道义,现世受恶名,后世得苦

业报】:业的果报。

决定个人贫富、寿夭、命运的业,称为满业

决定人之共性与共同物质生活条件的业,称为引业

又如受生为人、畜等果报的总相,称为总报

如虽然同受生为人,然而有贵贱.智愚.美丑等差别,则称为别报

又果报的主体,是有情众生的身心,称为正报

有情众生所依的国土.器具.物品等,称为依报

又国土.山河等是多人所共同受用的果报,是由共业所招感,因此称为共报

【业】:

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

(十八)就楼磨刀喻

往昔,有一人,贫穷困苦,为国王作事情,日积月累身体消瘦。国王见后怜愍他,赐给一头死骆驼,穷人得到之后便剥皮。嫌刀钝,因此寻求磨刀石。在楼上找到一个磨石,磨刀令它锋利再下来剥。如这样数次往来磨刀。

之后因为忌惮劳苦,不能数次上去,于是悬挂骆驼上楼,就近磨石来磨刀。深被众人所嗤笑。

犹如愚人。

毁坏破坏禁戒,多求取钱财,以用来修福德,希望得以转生天界

如同悬挂骆驼上楼去磨刀,用功很多,而所得很少。


(十九)乘船失釪喻

往昔,有人乘船渡海。丢失一个银乐器,坠落在水中。就想:我今日画水作为记号,舍而离去,以后再来取。行路经过两个月,到师子众国,见到一河水,便进入其中寻觅本来丢失的银乐器。

众人问:想要做什么?

答:我先前丢失银乐器,今日想要寻觅取回。

问:在哪处丢失?

答:初进入海里时丢失。

又问:丢失多久了?

答:丢失以来,过了两个月。

问:丢失两个月,为什么在此处寻觅?

答:我丢失银乐器画水作了记号。原本所画之水,与此处的没有差异,因此寻觅。

又问:水虽没有差别,你昔日丢失时,而是在那里,今日在这里寻觅,有什么理由可以找到呢?

那时众人无不大笑。

也如同外道。

不修习正确行为,在相似的行为中,计量困苦,以求解脱。

犹如愚人,在那处丢失银乐器,而在此处寻觅。


(二十)人说王纵暴喻

往昔,有一个人,说国王过错罪责。说:国王十分暴虐,治理朝政没有道理。

国王听说这言语,便大为嗔恨愤怒,竟然不追究洞悉是谁所说,信旁边谄媚之人,捉拿了一位贤臣,令人剥脊取了百两肉。

有他人证明,此人没有说过这样的言语。国王便心生后悔,求索千两肉,用来补脊。

那人夜里呻吟呼唤,十分苦恼。国王听了问道:为什么苦恼呢?取你百两肉,十倍补给你,于你之意不足吗?为什么苦恼?

旁人答:大王,如同斩断人头,虽再给与一千颗头,不能免除人死亡。虽然获得十倍的肉,不能免除苦痛。

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不畏惧后世,贪求渴望现世之乐,殷切困苦众生,调度百姓,多得财物,希望得以灭罪业,而得福报。

譬如那国王割他人之脊,取他人之肉,以其余肉补偿,希望使他不痛,是不可能的事。


(二十一)妇女欲更求子喻

往昔世时,有女子,开始有一个儿子,更想要再求取一儿子,问其余女子:谁能使我再有儿子?

有一老女人说:我能使你求子可获得,需要祀天。

女子问:祀天需何物?

老女人说:杀你的儿子,取血祀天,必得多个儿子。

那时女子便听从她的话,想要杀儿子。旁边有智慧之人,嗤笑骂道:愚痴没有智慧,才会如此。未生之子,究竟是否可以获得?反而杀现有的儿子!

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为未生的欢乐,自投于火坑。应用种种害身的方法,为了得以转生天界


(二十二)入海取沉水喻

往昔,有长者子,入海取沉水。(沉香:一种名贵木料,木质坚实,入水能沉。)

积累几年才获得一车,拿回家,来到市场卖,因为贵,所以没有人买。经历多日,不能售出,心生疲倦厌烦,为之苦恼。

见人卖炭,得以快速售出,便念道:不如烧了它,作成炭,可以快速售出。便烧成了炭,来到市场卖,卖了不到半车炭的价值。

世间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无数的方法,可以勤于修行、精进,仰慕求取佛果

因为难,所以心生退却。

反而认为不如发心求取声闻果,速断生死,作阿罗汉。

佛果/成佛

断绝世间烦恼,而成就涅槃的智慧。

声闻四果】:

须陀洹果:又名逆流

去凡夫的圣者,是小乘断尽三界见惑的果位;

初入圣道,逆生死之流。因此称为逆流

斯陀含果:又名一来

断欲界九地思惑中前六品,尚余后三品的圣者;

为后三品的思惑,尚且于欲界的人间与天界(六欲天),再受生一次因此称为一来

阿那含果:又名不来、不还

断尽欲惑后三品残余的圣者;

不再返还欲界,之后受生必在色界和无色界,因此称为不来、不还

阿罗汉果:又名杀贼,应供,不生

断尽一切见惑、思惑的圣者,是小乘最高果位;

因断尽一切见惑、思惑,杀烦恼之贼,因此称为杀贼

因获得小乘极致果位,应当受人天供养,因此称为应供

因其这一世果报完尽,则永入涅槃,不再转生于三界,因此称为不生

(二十三)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

往昔,有盗贼,入富豪家中,偷到锦绣,便拿它用来裹旧有的破损衣服物品。被智者所笑。

世间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既然有信心,入于佛法中,修行善法和众多功德。因为贪利养,所以破清净戒和众多功德,被世人所笑。也是如这样。


(二十四)种熬胡麻子喻

往昔,有愚人,生吃胡麻子,认为不美味,熬制而吃,认为美味。便念道:不如熬制后再种,之后都获得美味。便熬制后种下,却永无生根发芽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菩萨旷世累的时间,修行难行苦行,认为不安乐,便念道:不如作阿罗汉速断生死,其用功比较容易。

之后想要求取佛果,终不可得。

如同那烧焦的种子,再不能生根发芽。世间愚人,也是如这样。

菩萨】:(菩提萨埵)

发心求取无上正真之道,修行六度的圣者。

六度/六度无极/六波罗蜜】:

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

此六种行为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,是万行之总体。

布施能度悭贪,持戒能度毁犯,忍辱能度嗔恚,精进能度懈怠,禅定能度散乱,般若能度愚痴。

第六的般若,是智慧,分别真理。

前五为福行,第六为智行。

以福行助成智行,依智而行而断迷惑证真理,渡生死海。

因为菩萨六度之行的方法无穷尽无极限的缘故,又称度无极


(二十五)水火喻

往昔,有一人,有事而需要火和冷水。便生火,以澡灌盛水放在火上。之后想要取火,而火都灭了。想要取冷水,而水又热了。火和冷水,两个都失去。

世间也如同这样。

入于佛法中出家求道。既然得以出家,反而又心念妻子眷属,以及世间之事和五欲之乐。由于这样的缘故,失去其功德之火和持戒之水。

的人,也是如这样。

【五欲】:

1.欲:男女的形态相貌端庄,以及世间宝物的玄、黄、朱、紫等种种微妙颜色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2.欲:丝竹与环佩等乐器的声音,以及男女歌咏等声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3.欲:男女身体的香气,以及世间一切各种香气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4.欲:各种饮食.佳肴.膳食等美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5.欲: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、寒时体温、热时体凉,以及衣服等种种美好触觉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净洁五欲

色界、无色界的五欲,相对欲界粗弊的五欲称为‘净洁五欲’。


(二十六)人效王眼瞤喻

往昔,有一人,想要顺国王心意,问其余人说:怎么能做到?

有人说:若想要顺国王心意,国王的形相,你应当效仿。

此人便随后来到国王处,见国王眼皮跳动,便效仿国王眼皮跳动。

国王问:你病了吗?被风吹了吗?为什么眼皮跳动。

答:我眼没有病,也没有著风,想要顺国王心意,见国王眼皮跳动,所以效仿。

国王听了这话大为嗔怒,便令人种种加害,抛弃到国土之外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对于佛法之王,想要亲近。求其善法,用来自我增长。既然得以亲近,又不理解,如来法王是为众生的缘故,以种种方法,示现其缺点短处。或者听闻佛法,见到有字句不端正,便心生讥笑诋毁,仿效其不是。由于这样的缘故,于佛法中,永失其善,堕于三恶道

如同那人效仿国王,也是如这样。

五道/五】:有情众生往来之所。

地狱道.饿鬼道.畜生道.人道.天道,另加阿修罗道则为六道

【六道】

三善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;

三恶道: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。

【六道轮回】:

众生由其未尽的,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。


(二十七)治鞭疮喻

往昔,有一人,被国王所鞭打。

之后,用马屎敷,想要迅速好起来。有愚人,见了之后心生欢喜。便说:我一定是得到了治疗疮的方法。便回家对儿子说:你鞭打我背,我得到好方法,今天将要试验。儿子鞭打他的背,用马屎敷,以为是好方法。

世人也如同这样。

听有人说,修不净观即刻得以除去五阴身疮。便说:我将要观于女色和五欲。还没等观见不净,反而却被女色所迷惑迷乱,流转于生死,堕于地狱。

世间愚人,也是如这样。

不净观】:五观之一。

【五停心观/五观/五念/五停心/五度观门/五度门/五门禅】:

为息止迷惑障碍,所修的五种观法。

1、不净观

贪心多的众生,观想自我和他人色身的不净,而息止贪欲之心。

如:

观想死尸、青瘀等相状,对治显色贪;

观想鸟兽啖食死尸,对治形色贪;

观想死尸腐烂生虫蛆的样子,对治妙触贪;

观想死尸的不动,对治供奉贪;

观想白骨之骨锁观,对治以上四贪。

2、慈悲观/慈心观/慈愍观:

嗔恨多的众生,观想由给与欢乐、拔除痛苦而获得的真正快乐,对治嗔恨愤怒的烦恼。

3、缘起观/因缘观/观缘观:

观想顺逆的十二缘起,对治愚痴烦恼。

4、界分别观/界方便观/析界观/分析观/无我观:

观想十八界的众多法,悉数由地.水.火.风.空.识所和合,对治我执的障碍。外道对于身心,常执着为我,而生起我执,因此于地.水.火.风.空.识六界,生起因缘假和合的分别,若观无我,则能对治我执。此观是圣道的方法,因此称界方便观。

5、数息观/安那般那观/持息念:

对自己的出息、入息计数,对治散乱的伺机侵入,而令心念停止持守于一境,是散乱的众生所修。

此外,五门禅经要用法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,而与其他四观合称为五门禅。

念佛观:

心念佛的应身、报身、法身,次第对治昏沉暗塞障、恶念思惟障、境界逼迫障等三种障碍。

【五阴/五蕴】:五种积聚、类别。

1、,总说五根(眼耳鼻舌身)五境等有形的物质。

2、,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3、,对境而想像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4、,其他对境关于嗔与贪等善恶一切之心的作用。

5、,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的本体。

一个有情众生,色蕴即是身,其他四蕴即是心。


(二十八)为妇贸鼻喻

往昔,有一人,妻子端正,唯有鼻子丑。

那人出外,见到其他女子面貌端正,鼻子十分好看。便念道:我如今宁可截取其鼻子,安放在我妻子脸上,不也挺好吗?便截取其他女子鼻子,拿回家里,急唤妻子:你赶紧出来,给你好看的鼻子。

妻子出来,即割了她的子鼻,以他人鼻放妻子脸上。既不能附着,又失去其鼻子。白白使妻子大受苦痛。

世间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听说其他宿有的旧沙门、圣贤,有大的名声德行,而被世人所恭敬,获得大利养。便念道:我如今与那人没有差异。虚假自称,妄说有功德,既失去利益,又伤及品行。

如同截他人鼻,徒自损伤。世间愚人,也是如这样。

【沙门】:

沙门是出家修道者的通称。


(二十九)贫人烧粗褐衣喻

往昔,有一人,贫穷困乏,到他人那里作客,获得粗布褐色衣服,而穿在身上。

有人见了对他说:你种姓端正,是贵人之子。为什么穿这粗弊褐色衣。我如今教你,会使你获得上好美妙衣服。应当听从我的话,终不会欺骗你。

穷人欢喜,尊敬听从他所说。

那人便在前面,点燃火焰,对穷人说:如今可以脱掉这件粗褐衣,放在火中。在此烧衣处,会使你获得上好美妙的衣服。穷人便脱了放在火中。烧掉之后,在此火中,寻求寻觅好衣,却无所获得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从过去身,修众多善法,得此人身。本应当保护德行,进步修,反而被外道、邪恶、妖女所欺骗:你如今应当信我言语,修众多苦行,投身岩石奔赴火焰,舍弃这身形后,会转生梵天,长久受快乐。便听从了这言语,随即舍弃身命。身死之后,堕于地狱备受众苦。既失去了人身,又空无所获。

如那穷人,也是如这样。

【业】:

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

【三性业】:

善业、不善业、无记业。

1.善业/安稳业:

指能得可爱异熟(人间.天界的善果)以及涅槃之业。

五戒、十善等善道之所作,感善趣之乐果。

2.不善业/不安稳业:

指能招非爱异熟(地狱.饿鬼.畜生之恶果)之业。

五逆、十恶等罪恶之所作,能引恶趣之苦果。

3.无记业:

非善、非恶之业,称为无记,即不招结果之业。

【五戒】: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5.不饮酒。
十善/十善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;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5.不两舌:不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6.不恶口:不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7.不绮语: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8.不悭贪:不吝啬而贪图得到;
9.不嗔恚:不忿恨嗔怒;
10.不邪见:不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
五逆/五无间业】:

罪恶极度背逆于理,因此称为逆。

五逆是感召无间地狱苦果的恶业,因此又称为五无间业。

1.杀父;

2.杀母;

3.杀阿罗汉;

4.出佛身血;

5.破和合僧(五逆之中,此罪最重)。

因多数僧众相和合,而行佛法之事共修佛道,破和合僧者,以手段离间,使之斗乱,使之慌废佛法。

【十恶/十恶业/十不善业】:

1.杀生: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
2.偷盗:他人不给而自取;

3.邪淫: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
4.妄语: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
5.两舌: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
6.恶口: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
7.绮语: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
8.贪:吝啬而贪图得到;

9.嗔:忿恨嗔怒;

10.邪见: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
此十恶是苦报的业因,因此名为十恶业、十不善业。

此十业能通向苦报,因此名为十不善道、十恶业道。

梵天/梵世

是清净之义,离淫欲。

色界各天界,总称梵世界。

【大梵天王/梵王】:

梵天天王,宫殿在色界初禅的梵辅天中。


(三十)牧羊人喻

往昔,有一人,善于牧羊,他的羊很多,有千万只,但是他十分吝啬贪婪,不肯外用。

那时有一人善于投机取巧,便找机会去往,和亲友们对他说:我如今和你这么亲近投缘,如同一体,没有差异。我知道某家有一好女子,会为你求取,可作妻子。牧羊人听后欢喜,便给与许多羊和众多财物。

那人又说:你妻子今日已生一子。牧羊人没见过女子,听她已生,心中大为欢喜,又给与他许多物品。

那人之后又说:你儿子出生后,如今死了。牧羊人听后,便大声哭泣,唏嘘不已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既然修习博学多闻,却为名利,吝惜保密所知佛法,不肯为他人教化宣说。被此烦恼之身所欺骗迷惑,妄想期望世间的欢乐。被自己的朋友.妻子.儿女所欺骗,丧失善法,甚至失去生命和财物,便悲伤哭泣,心生忧愁痛苦。

如同那牧羊人,也是如这样。


(三十一)雇借瓦师喻

往昔,有贵族老师,想要作大会,对弟子说:我需要瓦器,供大会用。你去到市场寻找一下,为我雇瓦师。

那时弟子去往瓦师家。有一人,用驴担负瓦器到市场要卖,须臾之间,驴将之都打破了,回到家中,啼哭懊恼。

弟子见后问:为什么悲叹懊恼如这样?

那人答:我用方法辛勤劳苦积年累月,才得以成就瓦器,来到市场想要卖。这弊恶的驴,须臾的时间,将我的瓦器都打破了,因此懊恼。

那时弟子听了欢喜而说:这驴是佳物,长久时间所作,须臾之间能破。我如今应当买这驴。瓦师欢喜便卖给了他,乘着返回家。

老师问:你为什么没有找到瓦师来,而带驴来?

弟子答:这驴胜过瓦师。瓦师长久时间所作瓦器,它少许时间能打破。

那时老师说:你大愚痴,没有智慧。这驴今日能打破,假使再过百年,也不能成就一瓦器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(有些人)虽然千百年受他人供养,都没有回报偿还。(别人)常被损害,终没有受到益处。

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人,也是如这样。

(三十二)估客偷金喻

往昔,有两个商人,一同经商。

第一个卖真金,第二个卖兜罗绵。有其他买真金的人,烧而试金。第二个商人便偷他被烧的金子,用兜罗绵裹着。那时金热,所以绵都烧尽。事情败露,两件事都损失。

如同那些外道

偷取佛法,放在自己法中,虚假妄图自称是自己拥有,但不是佛法。由于这样的缘故,烧灭外典,不行于世。

如同那偷金之事都显现,也是如这样。

(三十三)斫树取果喻

往昔,有国王,有一棵好树,高大宽广,生殊胜果,香而甜美。那时有一人,来到王宫。

国王说:这树上将结美味果,你吃吗?

答:这树高大宽广,虽然想吃,怎么能获得呢?

随即,便砍断了树,希望得到果。

最后既没有获得,又自我劳苦。之后想要将树竖立起来,树已枯死,都没有了生机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如来佛法之王,有持戒树,能生殊胜果。心希望欢乐,想要获得果子吃,应当持戒,修众多功德。结果不了解方法,反而毁坏禁戒。

如同那人伐树,再想要救活,不能如愿。破戒之人,也是如这样。

(三十四)送美水喻

往昔,有一村落,离王城五由旬,村中有美味之水。国王勒令村民,每日送美味水。村民疲劳劳苦,悉数想要迁移躲避,远离这村而去。

那时村长对众人说:你们不要走,我会为你们上奏国王,将五由旬改为三由旬,使你们变近,往来不疲累。

随即上奏,国王为他们改为三由旬,众人听后大欢喜。

有人说:这路程是五由旬,没有差异。

虽然听了这话,但是因为相信国王之语的缘故,终不肯舍弃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修行正法,度过五道,去向涅槃城。心生厌惓,便想要舍离,顿时驾生死不能复进。如来佛法之王,有大方法,对于一乘法,分别而说三乘小乘之人听了欢喜,认为容易修行,修善行进功德,求取度脱生死。之后听人说没有三乘,因为是同一道路。

因为信佛之语(虽然不可思议),终不肯舍弃。如同那村人,也是如这样。

【由旬】(俞旬,揄旬,由延,逾阇那):

算里程数目的单位,一由旬是帝王一日行军的程。

五道/五】:有情众生往来之所。

地狱道.饿鬼道.畜生道.人道.天道,另加阿修罗道则为六道

【六道】

三善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;

三恶道: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。

【六道轮回】:

众生由其未尽的,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。

涅槃
远离一切的有为造作。也称无为泥洹
有余涅槃:贪爱等众多烦恼断灭。
生死的因缘与惑业已尽,只是剩余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无余涅槃:进一步断灭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没有剩余,更不会再承受。
无余涅槃的显现,则在命终之时。
【三乘】:
包括: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。
乘为车乘,用来比喻佛的教法。教法能承载人至于涅槃彼岸。
【声闻乘/小乘】
快则三生,慢则六十劫,之间修空法,终于现世听闻如来的音声教导,而悟四谛(苦.集.灭.道)之理,以证阿罗汉者。
【辟支佛乘/中乘】:
快则四生,慢则百劫,之间修空法,在其最后一生,以证辟支佛果者。
【菩萨乘/大乘】:
无数劫的时间中修六度之行,更于百劫之间植三十二相福因,以证无上菩提(最高真理智慧)者。
/一乘】指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佛道的教法。
佛所教导的方法,是成佛的唯一教法,此法不分二乘(小乘.大乘)三乘(小乘.中乘.大乘),因此又称为一乘
佛以唯一佛乘的缘故,为众生说法,以方便力,于一佛乘,分别说三(小乘、中乘、大乘)。
佛乘即是如今所说的经典法理(佛的教导),永远不同于其余各种教导
【佛】:指智慧圆满、觉悟圆满、修行圆满者。

(三十五)宝箧镜喻

往昔,有一人,贫穷困乏,欠了许多债,无可偿还,便逃避到空旷处。遇到一箱子,里面满是珍宝,有一个明镜,放在珍宝上覆盖。

穷人见了之后,心中大为欢喜,便看见镜中的人,之后心生惊恐害怕。合掌说:我以为是空箱子,什么都没有。不知有您在这箱子中,不要怪罪。

凡夫之人也如同这样。被无数的烦恼所穷困,被生死王债主所纠缠。想要躲避生死,入于佛法中,修行善法,作众多功德。如同遇到宝箱,却被所见镜像之所迷惑迷乱。妄见有“我”,便尘封放置,认为这是真实。于是堕落,失去众多功德,禅定.三十七道品.无漏.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丢失。

如同那愚人,丢弃宝箱。执著我见的人,也是如这样。

我见】:

执着于有实我的妄见,于非我之法,妄加执着为我。
1.人我见:
执着于色.受.想.行.识,以五蕴假合的身心,认为是真实的我体。
2.法我见:
声闻.缘觉二乘者,不能了悟诸法的空性,妄计一切法都有其实在体性。
虽得人无我的智慧,犹然自我恐怖畏惧生死。

【空无我】

空:无“我所”“我所有”

无我:无“我见”

【我所/我所有】:

自身是,自身之外的万物,称为我所有

有我之情者,以为自身之外的事物,都是我所有的。

三十七道品】:

(三十七觉支/三十七菩提分/三十七助道法/三十七品道法)

是追求智慧,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。

遵循这三十七法而修行,即可次第趋于菩提,因此称为菩提分法

分七科如下:

.四念处/四念住。

身念处:观此色身,皆是不净。

受念处:观苦乐等感受,皆是苦。

心念处:观此识心,念念生灭,更无常住。

法念处:观诸法因缘生,无自主自在之性,诸法无我。

.四正勤/四正断。

(1)已生恶,令永断。

(2)未生恶,令不生。

(3)未生善,令生。

(4)已生善,令增长。

.四如意足/四神足。

(1)欲如意足:希望所修之法,能如愿满足。

(2)精进如意足:于所修之法,专注一心,没有间杂,而能如愿满足。

(3)念如意足:于所修之法,记忆不忘,如愿满足。

(4)思惟如意足:心思所修之法,不令忘失,如愿满足。

.五根

根:能生之意,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。

(1)信根:笃信正道及助道法,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。

(2)精进根:修于正法,无间无杂。

(3)念根:于正法记忆不忘。

(4)定根:摄心不散,一心寂定,是定根。

(5)慧根:对于诸法观照明了,是慧根。

.五力能破恶成善。

(1)信力:信根增长,能破众多疑惑。

(2)精进力:精进根增长,能破身心懈怠。

(3)念力:念根增长,能破众多邪念,成就出世正念功德。

(4)定力:定根增长,能破众多乱想,发诸禅定。

(5)慧力:慧根增长,能遮止三界的见惑思惑。

.七觉分/七觉支/七觉意。

(1)择法觉分:能选择众法的真伪。

(2)精进觉分:修众多道法,无有间杂。

(3)喜觉分:领悟真法,心得欢喜。

(4)除觉分:能断除众多见的烦恼。

(5)舍觉分: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。

(6)定觉分:能觉了所发之禅定。

(7)念觉分:能思惟所修之道法。

.八正道/八圣道/八道谛。

(1)正见:能见真理。

(2)正思惟:心无邪念。

(3)正语:言无虚妄。

(4)正业:住于清净善业。

(5)正命:依法乞食活命。

(6)正精进:修诸道行,能无间无杂。

(7)正念:能专心忆念善法。

(8)正定:身心寂静,安住于真空之理。

【无漏/漏尽】:
圣智断尽烦恼,称为漏尽。
【漏】:是烦恼的别名。
贪嗔等烦恼,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漏泄流注不止,因此称为
烦恼能令人漏落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,因此称为
【正智/圣智】:
正确了知法是什么的智慧。
正智者,了知法的缘起没有自性,远离妄想、分别、契如观照真如。

(三十六)破五通仙眼喻

往昔,有一人,入山学道成为五通仙。

天眼透彻而视,能看见地中一切埋藏的种种珍宝。

国王听说后心中大为欢喜,便对大臣说:怎么能令他常在我国,不去其余处?使我获得多多的珍宝。

有一愚臣,便前去挑了仙人双眼,拿来对国王说:臣已挑眼,他不能离去,一定常住我国。

国王说:之所以贪图想要让仙人常住,是因为他能见到地中一切隐藏之物。你如今毁坏眼睛,再怎么担任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见他人头陀苦行,在山林.旷野.冢间.树下,修止息不净观。便强将他人拉到家中种种供养,毁坏他人善法,使道果不能成就,丧失其道眼,失去利益空无所获。

如那愚臣,空毁他人眼睛。

【五通】:六神通之前五。

【六神通/六通】:

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之力。

1.神足通/身通/身如意通/神境通:

自由无碍,随心所欲现身的能力。 

2.天眼通:

能观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,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,没有障碍。

3.天耳通:

能听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,及世间种种之音声。

4.他心通:

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。

5.宿命通/宿命住通:

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的百千万世宿命,及所作之事。

6.漏尽通:

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,不受三界生死,而获得漏尽神通之力。

【十二头陀】:去除尘垢烦恼。苦行之一。

指对衣、食、住等放弃贪爱和执着,对日常生活有十二种修行规定:

1、在僻静处,远离世人居处,而安住于安静之所。

2、常行乞食

3、次第乞食:乞食时不分贫富之家,而沿门托钵。

4、受一食法:一日一食。

5、节量食:指不过度食,钵中只接受一团饭。

6、中午后不得饮浆:中午食过之后,不再饮浆。

7、着弊衲衣:穿着废弃布所作的褴褛衣。

8、但三衣:除三衣外,没有多余的衣服。

8、冢间住:住在墓地。

10、树下止:在树下安坐。

11、露地坐:坐于露天之地。

12、但坐不卧:常坐,不躺卧。

分卫:比丘乞食。

比丘乞食的实质,是佛分身卫护众生,所以称为分卫

(三十七)杀群牛喻

往昔,有一人,有二百五十头牛。常驱赶追逐水草,随时喂食。那时有一只虎,食了一头牛。

那时牛主便念道:已经失去一牛,不能完全圆满。因此,便将牛驱赶到深坑高岸,排列放置坑底,全部杀了。

凡夫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接受持守如来具足戒。如果犯一戒,不生惭愧、清净忏悔。便念道:我已破一戒,既然不能完备具足完满持守,还持守干什么呢?于是一切都破,无一而守。

如同那愚人,尽杀群牛,无一而留。

【具足戒】:
比丘为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。

(三十八)饮木筒水喻

往昔,有一人,行来口渴,见到竹筒中有清净流水,就喝。

饮水已满足,便对竹筒说:我已喝完,水不要再流出来。

虽这样说,水流如故。

他便嗔恨愤怒说:我已喝完,告诉你,水不要再流,为什么还流?

有人见了说:你大愚痴,没有智慧。你为什么不离去?而让水不要流。随即挽着他,牵他到其余处去了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被生死贪爱(追逐劳累)而渴,饮五欲水,被五欲所导致疲倦厌烦。如同那人饮水满足。便说:你们这些色.声.香.味,不要再来使我看见。

然而这五欲,相延续不间断。既然见了之后,便又嗔恨愤怒:让你赶紧幻灭,不要再生,为什么又来使我见到?

那时有智慧的人说:你想要得以离去,应当守护六情,关闭心意。妄想不再生,便能得解脱,何必不见?想要使它们不生?

如同那饮水愚人,相等没有差异。

【五欲】:

1.欲:男女的形态相貌端庄,以及世间宝物的玄、黄、朱、紫等种种微妙颜色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2.欲:丝竹与环佩等乐器的声音,以及男女歌咏等声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3.欲:男女身体的香气,以及世间一切各种香气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4.欲:各种饮食.佳肴.膳食等美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5.欲: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、寒时体温、热时体凉,以及衣服等种种美好触觉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净洁五欲

色界、无色界的五欲,相对欲界粗弊的五欲称为‘净洁五欲’。

【六情/六根】

六种感觉器官,或认识能力。

根:为认识器官之意。

1.眼根(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)

2.耳根(听觉器官及其能力)

3.鼻根(嗅觉器官及其能力)

4.舌根(味觉器官及其能力)

5.身根(触觉器官及其能力)

6.意根(思惟器官及其能力)

前五种又称五根

(三十九)见他人涂舍喻

往昔,有一人,去往他人家。

见他人房屋舍宅墙壁涂平、地面平整、清净美好。便问:用什么涂得如此好?

主人答:稻麸用水浸泡令熟,和泥,涂墙壁,获得这样。

愚人便念道:若只用稻麸,不如混合稻谷,墙壁会白净,泥会平整。

便用稻麸稻谷和泥,用来涂墙壁,希望平整。反而从上到下,墙壁都劈裂了,丢弃稻谷,无所利益,还不如恩惠布施,可获得功德。

凡夫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听闻圣人说法,修行众善,舍此身形后,可得以转生天界和解脱。便自杀身亡,希望得以转生天界和解脱。徒劳自我白白丧失生命,空无所获。

如同那愚人。

布施】:

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。
【二种布施】:财布施与法布施;净施与不净施。
财布施以衣服、饮食、田宅、珍宝等施与他人。
法布施为不使众生起邪见,说四法,令人听闻信受。
财施有尽,法施无穷。
财施只得世间之果,终将还失;法施则得涅槃,必不退转。
【四法】
万物皆归无常,所有悉为苦毒;
诸法皆无我,有形悉至空。

(四十)治秃喻

往昔,有一人,头上没有毛发。

冬天很寒冷,夏天则怕热。加上被蚊虻所咬,日夜烦恼,十分苦。有一位医生,有许多药方。

那时秃人去往对医生说:唯愿医生为我治病。

那时那医生也头秃,便脱帽示之,说:我也患这病,很痛苦,如果让我治,不能治好。我应当先自我医治,去除病患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被生.老.病.死,所侵害苦恼,想要求取长生不死之处。听闻有沙门圣贤等世间良医,善于治疗众多忧患,便去往说:唯愿为我去除这无常生死的忧患,令我常处安乐中,长久不变。

沙门圣贤等,便回答:我也忧患这无常的生老病死,种种寻求寻觅长存之处,终不能得。如今我若能使你获得,我也应当先自己已经获得,令你也获得。

如同那患秃人,徒自疲劳,不能得以治好。

【沙门】:

沙门是出家修道者的通称。

【无常】:与“常住”对称。

诸法生灭迁流,无定实之体,而不常住。

即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。

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,依生、住、异、灭四相,于刹那间生灭,而为“本无今有、今有后无”,因此总称无常。

(四十一)毗舍阇鬼喻

往昔,有两个毗舍阇鬼,共同拥有一箱子.一木杖.一双鞋。二鬼相争,各自想要得到。

二鬼纷纭纠缠许久,不能使平均。那时有一人,见到之后问:这箱.杖.鞋有什么奇异之处吗?你们这样争抢嗔恨。

二鬼答:此箱子,能出一切。衣服.饮食.床褥.卧具.资财.生活之物品,都从其中出。执此杖的人,怨敌归顺顺服,不敢与之争讼。穿此鞋的人,能飞行,无牵挂障碍。

这人听后说:你们远离一会儿,我会为你们平等分。鬼听了这话,立刻远远躲避。这人马上抱着箱.拿着杖.穿着鞋而飞去。二鬼愕然,终究无所得。

这人说:你们所争的,我已获得而去。如今使你们再无所争。

鬼,比喻众外道

布施如同箱子,人间天界五道资财用品,都从这里出。

禅定如同木杖,消伏魔怨烦恼的贼。

持戒如同鞋子,必升人间天界。

众魔外道争箱子,比喻于中,强求果报,空无所得。

若能修行善行,以及布施、持戒、禅定,便得以远离众苦,获得道果

【魔】:有四种:

1.烦恼魔

众多烦恼(贪.嗔.痴)能烦恼毒害身心,因此称为魔。

2.阴魔(五众魔、蕴魔):

五阴(色.受.想.行.识)能生种种苦恼,因此称为魔。

3.死魔

死能断人的命根,因此称为魔。

4.他化自在天子(自在天魔):也称魔王

欲界第六天(他化自在天)之天王,能毒害人的善行,因此称为魔。

【魔天王/魔王】:

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王,常障碍佛道,所以称为魔王。

人勤于修善业想要超越三界生死,而此天王常设障碍,发起种种扰乱的事,令修行人不能成就出世善根,因此称为天魔。是四魔之一。

【漏】:是烦恼的别名。
贪嗔等烦恼,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漏泄流注不止,因此称为
烦恼能令人漏落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,因此称为漏。

(四十二)估客驼死喻

譬如商人,在路中,骆驼突然死了。骆驼上载有众多珍宝,细软衣物种种杂物。骆驼既然已经死亡,便剥其皮。

商人两个弟子,说:好看的骆驼皮,别使它湿烂。

第二天下雨,二人便以上好皮毛,覆盖骆驼皮。上好皮毛都烂坏了,皮毛的价格自然悬殊于骆驼皮。因为愚痴,所以用上好皮毛覆盖骆驼皮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不杀,比喻上好皮毛。

骆驼皮,比喻财物。

天雨湿烂,比喻放逸而败坏善行。

不杀戒,是佛法身最胜妙之因。然而不能修习,只是以财物,造众多塔庙,供养众僧。舍弃其根,不求其本,本末倒置。漂浪于五道,不能自我出离。

因此,修行者,应当精心持守不杀戒。

【法身/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】:
戒.定.慧.解脱.解脱知见,是五分法身。
这五种法是佛的身体,因此称为法身。
戒:防止身之恶行;
定:清静心之散乱;
慧:去除疑惑证理;
解脱:指以自己的智慧断除迷惑,解脱迷惑的束缚,即是涅槃之事。
解脱知见:指认知自已断除迷惑而解脱的智慧见解。
前三者戒.定.慧是修因,后二者解脱.解脱知见是结果
于结果之中推举涅槃的智慧,因此以此五种之法为佛之身体,故称为法身。
【生身与法身】:
众多佛菩萨有法身、生身。
生身:为济度众生,而托生于父母胎生的肉身,或者以神通力一时化现的肉身。
法身:所证的理体。
【常身】佛如来常身是法身
涅槃常住之理体,没有生老病死等生灭变易的现象。

(四十三)磨大石喻

譬如有人,磨一大石,辛勤加以功力。经历日月,制作了一小戏牛。用功很多,期望很小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磨大石,比喻辛勤精进学问、辛勤劳苦。

制作小牛,比喻名誉地位、相互是非。

人成为学者(学佛),研读思考精通博学多识,适宜应当(按方法)履行,远求殊胜佛果。不应当追求名誉,傲慢而自恃贡高,增长过错、隐患。

(四十四)欲食半饼喻

譬如有人,因为饥饿所以吃七枚煎饼。吃六枚半之后便饱了。这人愤怒后悔,以手打自己说:我如今已经饱了,由于这半个饼,然而之前六个饼白吃了。假设知道半个饼能吃饱,应先吃这半个。

世间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从未出生以来,常没有欢乐。然而愚痴颠倒,横生欢乐的想法。

如同那痴人,对于最后半个饼,生饱腹的想法。

世人无知,以富贵为欢乐。

那富贵者,

求取时十分苦;

获得之后,守护财富也十分苦;

失去财富,忧愁思念又十分苦。

于这三种时间中,都没有乐。

只有衣食遮住,因此称为乐。在辛苦之中,横加生出欢乐之想。

各尊佛说:三界无安稳,都是大,凡夫颠倒迷惑,横生欢乐之想。

三界

生死往来轮回的世界分为三处:

【有色】:欲界、色界。以色为身。

无色】:四空处。以四蕴为身。

苦】:逼迫身心的苦恼状态。

苦与乐是相对性的存在,若心向着如意的对象,则感受到乐;若心向着不如意的对象,则感受到苦。

【八苦】:众生六道轮回所受的八种苦果。

1.苦:有五种。

(1)受胎,神识托生于母胎时,在母亲腹中狭窄不净。

(2)种子,神识托生于父母之体,神识种子随母亲气息出入,不得自在。

(3)增长,在母亲腹中,经十月时间,内热煎煮,身形逐渐形成,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,中间所夹如在狱中。

(4)出胎,初生下,有冷风热风吹身,以及衣服等物触碰身体,肌肤柔嫩,如被物刺。

(5)种类,人品有富贵贫贱,相貌有残缺美丑等。

2.苦:有二种。

(1)增长,从少年至壮年,从壮年至衰败,气力疲困弱少,行止不安宁。

(2)灭坏,盛去衰来,精神耗减,寿命日益短促,渐渐至于腐朽败坏。

3.苦:有二种。

(1)身病,四大不调和,疾病交替攻身。

地大不调,举身沉重;

风大不调,举身倔强;

水大不调,举身胖肿;

火大不调,举身蒸热。

(2)心病,心怀苦恼,忧切悲哀。

4.苦:有二种。

(1)病死:因疾病寿命完尽而死。

(2)外缘: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灾难而死。

5.爱别离苦:常常所亲近喜爱之人,乖违离散不能得以共处。

6.怨憎会苦:常常所怨恨仇恨憎恶的人,本求远离,反而集聚。

7.求不得苦:世间一切事物,心所喜爱欢乐,求之而不能得的苦。

8.五阴盛苦:指生老病死等众苦的聚集。

五阴:色.受.想.行.识。

阴:盖覆,能盖覆真性,不令显现。

盛:炽盛。

(四十五)奴守门喻

譬如有人,将要远行,对仆人说:你好好守门,并看好驴和绳索。主人走后,那时邻家有人唱歌,这仆人想听,不能自我安稳。所以将门放在驴上,担负过去听音乐。仆人离去后,房舍中财物全都被盗贼拿走。

大家行走回去时,问仆人:财宝在哪?

仆人答:大家先给我门、驴和绳索。这个之外,不是我所知道的。

大家又说:留你守门,正是为守财物。财物既然丢失,要门有什么用?

生死之中的愚人,成为爱的奴仆,也如同这样。

如来教诫,常守护六根之门,不要执著于六尘(六境),守护烦恼之驴,看守爱之绳索。而众比丘,不奉持佛的教导,贪求利养,诈现清白,静处而坐,心意流驰,贪著五欲。被色.声.香.味所迷惑迷乱。愚痴覆盖心,被爱的绳索缠绕.绑缚。导致正念七觉支三十七道品的财宝,悉数都散失。

十八界/十八持】:

指在我人一身中,能所依六根,所缘六境,产生六识。

六根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;

(发生认识功能);

六境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

(是认识的对象);

六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;

(产生与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知相对应的了别作用)。

【七觉支/七菩提分】:

是使定慧均等的方法,所以也称为等觉

1、择法菩提分。以智慧来选择法的真伪。

2、精进菩提分。以精进的态度来力行正法。

3、喜菩提分。心得正法,而生欢喜。

4、轻安菩提分。烦恼减低,身心愉快。

5、念菩提分。常思惟观想于正法。

6、定菩提分。常行禅定,心不散乱。

7、舍菩提分。舍弃一切错误的见解,而力行正法。

正道】
这八种方法完全远离不正当,因此称为
能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,因此称为
1、正见:见苦集灭道四谛的真理而明了。
以没有烦恼的智慧为体,是八正道的主体。
2、正思惟:见四谛的真理,尚且思惟,而使真正的智慧增长。
以没有烦恼的心为体。
3、正语:以真正的智慧修习口业,不作一切没有道理的言语。
以没有烦恼的戒为体。
4、正业:以真正的智慧去除身体的一切不正当的行为、业因,安住于清净的身业。
以没有烦恼的戒为体。
5、正命:清净身、口、意三业,顺于正法而活命,远离五种邪命
以没有烦恼的戒为体。
6、正精进:用真正的智慧,而强力修行涅槃之道。
以没有烦恼的勤为体。
7、正念:以真正的智慧忆念正道,而没有邪念。
以没有烦恼的念为体。
8、正定:以真正的智慧入于没有烦恼的清净禅定。
以没有烦恼的定为体。、
【五邪命】
1.诈现异相:在世俗人前欺诈或示现奇特之相,以求利养。
2.自说功能:说自己功德,以求利养。
3.占相吉凶:学习占卜而说人的吉凶,以求利养。
4.高声现威:大说庄严语句而示现威势,以求利养者。
5.说所得利以动人心:于这里得利则于那里称赞宣说,于那里得利则于这里宣说,以求利养。

(四十六)偷牦牛喻

譬如一村人,一同偷牦牛,一起吃。

失主追逐痕迹来到村子。呼唤村民问原由,说:你在这村?

不偷者答:实际没有村。

又问:你村中有河,是不是在河边一起吃牛肉?

答:没有河。

又问:河旁边有树吗?

答:没有树。

又问:偷牛时是在你村东吗?

答:没有东。

又问:当你偷牛时不是中午吗?

答:没有中午。

又问:纵然可以无村、无树,怎么有天下无东无中午?知道你说谎,都不可信。你是否偷牛吃?

答:实际有吃。

破戒之人也如同这样。

覆盖隐藏罪过,不肯令发现显露,死入地狱。众天界善神以天眼观,不能得以覆盖隐藏。

如同偷牛吃,不能得以欺骗。


(四十七)贫人作鸳鸯鸣喻

往昔,国家节日、法制庆典之日。一切女子,都拿优钵罗花作为鬘饰。

有一穷人,妻子说:你若能得到优钵罗花用来给与我,为你作妻子。若不能获得,我舍你而去。

丈夫先前以来,常善于学鸳鸯鸣叫。便入国王池塘,学鸳鸯鸣叫,偷优钵罗花。

那时守卫池塘的人问:池塘中是谁?

穷人失口答:我是鸳鸯。

守卫捉拿了他,将要送到国王那里。行走中,他又再次和声作鸳鸯鸣叫声。

守卫说:你先前不作,如今作有什么用处呢?

世间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终身残害作众多恶业,不修习心行,使令调伏和善。临命终时才说:如今我想要修善,狱卒将要抓去交给阎罗王。虽然想要修善,也已力所不能及。

如同那愚人,在池塘作鸳鸯鸣。

阎摩法王/阎罗王】:

是焰摩天/琰摩天界的天王。

此天界名称是绑缚罪人之义。兄妹二人共同为王。

此天界是地狱的总司,依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平等审判治罪。

(四十八)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

譬如野干(一种野兽)在树下。风吹树枝折断,掉到脊背上,便闭目不想看树。舍弃而走,来到平地,直到日落也不肯回来。

遥远看见风吹,大树枝(只是)上下摇动,便说:看来我应回到树下。

愚痴弟子也如同这样。

已经得以出家,被临近师长小呵责,便逃走。又于之后,遇恶知识,烦恼扰乱不止,才回去。如这样去了又来,

是愚痴迷惑。

(四十九)小儿争分别毛喻

譬如昔日,有俩小孩儿,在河里遨游嘻戏。

在水底获得一把毛,一小孩儿说这是仙人胡须,一小孩儿说这是熊毛。那时河边有一位仙人,这俩小孩儿争执不已,来到那仙人处,断决疑问。

而那仙人便取米和胡麻子,口中含着嚼了吐在手掌中。说:我手掌中的,像是孔雀屎。人们都知,这仙人答非所问。

世间愚人也如同这样。

说法之时,嘻戏言论众法,不回答真理。如同那仙人答非所问,被一切人所嗤笑。

浮夸虚漫之说,也如同这样。


(五十)医治脊偻喻

譬如有人,患脊背佝偻,请医生治疗。医生用酥油涂,上下夹着板子,用力痛压,不知不觉,双目一时都挤出。

世间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为修福德,所以谋生计,经商贩卖。作众多不符合真理的行为,这些事虽成就,然而获利不能弥补损害。将来世入于地狱,以双目出作为比喻。

卷下


(五十一)五人买婢共使作喻

譬如五人,共同买一婢女。

其中一人对婢女说:为我洗衣。又有一人说:为我洗衣。婢女对次者说:先为第一人洗。后者愤怒的说:我和他一同买你,为什么唯独给他洗?即鞭打她十下。如这样(的理由)五人各打十下。

五阴也是如同这样。

烦恼因缘合成此身形,而这五阴,恒常以生.老.病.死等无量无数的苦恼,鞭笞众生。

【五阴/五蕴】:五种积聚、类别。

1、,总说五根(眼耳鼻舌身)五境等有形的物质。

2、,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3、,对境而想像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4、,其他对境关于嗔与贪等善恶一切之心的作用。

5、,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的本体。

一个有情众生,色蕴即是身,其他四蕴即是心。

(五十二)伎儿作乐喻

譬如歌舞小孩儿,在国王前唱歌。国王许诺给千钱,唱后向国王索要,国王不给。

国王说:你向我唱歌,空使我欢乐(此处指终究声音不在,悦耳是一场空)。我说给你钱,也是让你(空)欢乐一下。

世间果报也是如这样。

人间、天界,虽受少许欢乐,也没有真实。无常、败灭,不能得以久住,如同那空乐。

六道】

三善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;

三恶道: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。

【六道轮回】:

众生由其未尽的,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。

(五十三)师患脚付二弟子喻

譬如一老师,有两个弟子。

老师患脚痛,派遣二弟子每人负责一脚,随时按摩。两个弟子常相憎恶嫉妒。一弟子行走,另一弟子抓住那个弟子应当按摩的那只脚,用石打折。既然这样那人也忿恨,又抓住这人所按的这只脚,又打折。

佛法学徒也是如这样。

大乘方等学者并非排斥小乘,小乘学者,又不同于方等。因此使圣法经典的两个途径,都消亡。

【三乘】:
包括: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。
乘为车乘,用来比喻佛的教法。教法能承载人至于涅槃彼岸。
【声闻乘/小乘】
快则三生,慢则六十劫,之间修空法,终于现世听闻如来的音声教导,而悟四谛(苦.集.灭.道)之理,以证阿罗汉者。
【辟支佛乘/中乘】:
快则四生,慢则百劫,之间修空法,在其最后一生,以证辟支佛果者。
【菩萨乘/大乘】:
无数劫的时间中修六度之行,更于百劫之间植三十二相福因,以证无上菩提(最高真理智慧)者。

(五十四)蛇头尾共争在前喻

譬如有蛇,尾对头说:我应在前面。

头对尾说:我常在前,不会死亡。

头在前,尾缠树,不能得以远去。

于是放尾在前,随即堕入了火坑,烧烂而死。

师徒弟子也是如这样。

说导师年老,每每恒常在前。我众多(弟子)少年,应在前领导。如这样,因年少,而戒律多有所犯。所以相互牵引,入于地狱


(五十五)愿为王剃须喻

往昔,有国王,有一亲信。

在军阵中舍命救国王,使得安全。国王大欢喜,满足其所愿,便问:你有什么所求所愿?

臣答:希望给国王剃须(做剃须匠)。

国王说:这事顺你意听你愿,怎么合适?如此愚人被世人所笑。半国的治理大臣辅佐宰相等都求取下等职业(怎么合适呢?)

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各尊佛,于无量无数的时间,行困难和苦行,自致成佛。如果得以遇到佛以及遗留的佛法,人身难得,就如同盲龟遇到浮木。这二者难以值遇,如今已然遇到,然而其心意不足,奉持少许禁戒,便以为足够。不求取涅槃胜妙之法,无心进步求取,自行邪事,便以为足够。

【劫】:

一大劫:指一个世界成、住、坏、空的周期,含四个中劫。

一中劫:成、住、坏、空,每一个为一中劫,含二十小劫。

一小劫:

人的寿命自八万岁,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岁,是一减劫;

人的寿命自十岁,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万岁,是一增劫。

此增劫及减劫,称为一小劫。

涅槃/泥洹

远离一切的有为造作。也称无为泥洹
有余涅槃:贪爱等众多烦恼断灭。
生死的因缘与惑业已尽,只是剩余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无余涅槃:进一步断灭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没有剩余,更不会再承受。
无余涅槃的显现,则在命终之时。

(五六)索无物喻

往昔,有两人,在道中同行。

见有一人,将胡麻车放在崄路中,不能前进。那时赶车人说:你们辅佐我推车出这崄路吧。

二人答:给与我们什么呢?

赶车人说:没有物品给与你们。

那时这二人辅佐着将车推到平地。说:给与我物品。

答:无物。

又说:给与我无物。

二人中其一人含笑说:你不肯给与,还愁什么?

答:让我给与你们无物,必然应当有“无物”。

二人中其一人含笑说:无物二字,是假借之名。

世俗凡夫,如果无物,便转生无所有处(无色界之第三)。

第二人所说无物,即是无相.无愿.无作

无相】

说无相,有两种释义:

1、就义理彰显其名:真理断绝众相,因此称为无相。

2、就涅槃法相解释:涅槃之法远离十相,因此称为无相。万法皆空,称作无相。

涅槃名为无相。因为没有色相.声相.香相.味相.触相.生住坏相.男相.女相,这十相。----《涅槃经》

【无愿】:无欲无愿无求。

无作】:无因缘造作。

心没有造作物之念。

(五十七)蹋长者口喻

往昔,有大富长者,左右的人想要让他顺意,都极尽恭敬。长者唾时,左右侍者以脚蹋掉。

有一愚人,来不及蹋,说:若唾地,众人蹋掉了。将要唾时,我会先蹋。

于是长者正将要咳唾,那时这愚人,便举起脚,蹋长者的口,令嘴唇破、牙齿折。

长者说:你为什么蹋我唇口?

愚人答:若长者唾出口落到地上,左右谄媚的人已蹋去,我虽想蹋,每每常不及时。因此,唾欲出口,举脚先蹋,希望顺应你意。

但凡事物,都需时机。

时间没有到,强设用功之力,反而得苦恼。如此,世人当知,适时与非时。

长者】:
1.世间长者:具有姓贵、位高、大富、威猛、智深、年耆、行净、礼备、上叹、下归等十德的人。
2.出世长者:指
3.观心长者:指具有观心之智的大智者。

(五十八)二子分财喻

往昔,摩罗国有一军人病重,知道必定会死,教诫勒令两个儿子:我死后,好好分财物。两个儿子听从教导,死后分作两份。兄说弟分的不平均。

那时有一愚老人说:我教你分,使平等。现在所有物品破作两份。怎么破?衣裳中间割成两份,盘子瓶子也在中间破两份,所有盆和陶器也破成两份,钱也破成两份,如这样一切的所有财物,都破之,而分成两份。如这样分物,人所嗤笑。

如同众多外道,偏修习分别论

论门有以下四种:

譬如:

1、一切人都有死?----决定答论门。

2、死者必有生?

应分别答:爱尽者无生,有爱必有生。----分别答论门

3、人是否最殊胜?

应反问说:你问三恶道,还是问众天界

若问三恶道,人实在是最殊胜。若问众天界天人,必是不如他们。----反问答论门。

4、若问十四难?若问世界和众生,有边无边?有终始无终始?如这样等义理...----置答论门。

众多外道,愚痴自以为有智慧。破坏于这四种论,造一个分别论

如同愚人将钱物一分为二,破为两个不真实的。

十四难】:外道14难句,佛不答。

问:若佛为一切智,为什么不答这十四难?

答:无此事实,因此不答。诸法有常没有此理,诸法断灭也没有此理,所以佛不答。如同有人问:挤牛角能获得多少牛乳汁?

一、神和世间的常与无常,有四句:

1.常 2.无常 3.常无常 4.非常非无常

1.世界和我,为有常吗?

2.世界和我,为无常吗?

3.世界和我,为亦有常亦无常吗?

4.世界和我,为非有常非无常吗?

二、神和世间的边与无边,有四句:

5.有边 6.无边 7.有边无边 8.非有边非无边

5.世界和我,为有边吗?

6.世界和我,为无边吗?

7.世界和我,为亦有边亦无边吗?

8.世界和我,为非有边非无边吗?

三、神和世间的如去与不如去,有四句:

9.如去 10.不如去 11.如去不如去 12.非如去非不如去

9. 死后有神去吗?

10.死后无神去吗?

11.死后亦有神去亦无神去吗?

12.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吗?

四、神与身相同,神与身相异,这两句:

13.后世此身此神吗?

14.身异神异吗?

(五十九)观作瓶喻

譬如两人,来到陶师所在处,观看他蹋轮子制作陶瓶,观看没有厌倦满足。

(后来),一人舍弃去往大会,获得了美味膳食和珍宝。

另一人观看陶瓶而说:等我看完看够的。如这样渐渐的,直到日落,观瓶不够,错失衣食。

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修习整理家务之中的 琐事,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。

今日经营着这个事,明日造作着那个

各尊佛众大龙出世,如雷音声传遍世间;

佛法之雨没有障碍,因忙于事务而不听;

不知不觉死亡将至,错失各尊佛的大会;

不能获得佛法珍宝,常处在恶道和贫穷;

放置正法不加理会,缘于观那事务之瓶;

终是常无完结之时,因此错失佛法利益;

于是永无解脱之日。

【业】:

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

【三性业】:

善业、不善业、无记业。

1.善业/安稳业:

指能得可爱异熟(人间.天界的善果)以及涅槃之业。

五戒、十善等善道之所作,感善趣之乐果。

2.不善业/不安稳业:

指能招非爱异熟(地狱.饿鬼.畜生之恶果)之业。

五逆、十恶等罪恶之所作,能引恶趣之苦果。

3.无记业:

非善、非恶之业,称为无记,即不招结果之业。

【五戒】: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5.不饮酒。
十善/十善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;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5.不两舌:不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6.不恶口:不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7.不绮语: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8.不悭贪:不吝啬而贪图得到;
9.不嗔恚:不忿恨嗔怒;
10.不邪见:不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
五逆/五无间业】:

罪恶极度背逆于理,因此称为逆。

五逆是感召无间地狱苦果的恶业,因此又称为五无间业。

1.杀父;

2.杀母;

3.杀阿罗汉;

4.出佛身血;

5.破和合僧(五逆之中,此罪最重)。

因多数僧众相和合,而行佛法之事共修佛道,破和合僧者,以手段离间,使之斗乱,使之慌废佛法。

【十恶/十恶业/十不善业】:

1.杀生: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
2.偷盗:他人不给而自取;

3.邪淫: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
4.妄语: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
5.两舌: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
6.恶口: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
7.绮语: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
8.贪:吝啬而贪图得到;

9.嗔:忿恨嗔怒;

10.邪见: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
此十恶是苦报的业因,因此名为十恶业、十不善业。

此十业能通向苦报,因此名为十不善道、十恶业道。

(六十)见水底金影喻

往昔,有痴人去往大河,见水底有真金影像,大呼有金子。便入水中,挠泥寻觅,疲劳至极没有得到。又出水坐了会儿,水清又显现金色。再次入水挠泥寻觅,又没有得到。

他父亲来找他,见到后问:你做什么了,这样疲劳?

儿子说:水底有真金,我刚才投入水中,想要挠泥取金,疲劳至极没有得到。

父亲看到水底真金的影像,而知道金子在树上,影子显现水底。父亲说:必是飞鸟衔了金子放在树上。随即上树求取,得到了金。

凡夫愚痴之人:

无智慧如这样,于无我五阴中,

横生有我之想,如同看见金影,

勤苦求取寻觅,徒劳而无所得。

【空无我】

空:无“我所”“我所有”

无我:无“我见”

【我所/我所有】:

自身是,自身之外的万物,称为我所有

有我之情者,以为自身之外的事物,都是我所有的。

我见】:

执着于有实我的妄见,于非我之法,妄加执着为我。
1.人我见:
执着于色.受.想.行.识,以五蕴假合的身心,认为是真实的我体。
2.法我见:
声闻.缘觉二乘者,不能了悟诸法的空性,妄计一切法都有其实在体性。
虽得人无我的智慧,犹然自我恐怖畏惧生死。

(六十一)梵天弟子造物因喻

贵族众人都说:大梵天是世间之父,能造万物。造万物主有弟子,说:我也能造万物。实际则是愚痴之人,自称有智慧。

他对梵天王说:我想要造万物。

梵天王说:不要这样想,你不能造。

不等天王说,便想要造物。

梵天王见其弟子所造之物,便对他说:你作头太大,作脖子太小,作手太大,作臂太小,作脚太小,作脚后跟太大,作的如似鬼神。

因为此义理,应当知道,万物是自己的所造,不是梵天王所能造。

各尊佛说法,不执著于二边,也不执著,也不执著,如同八正道说法。

众多外道见这断和常,便心生执著。欺诳世间人,作真理的形像,所说实际不符合正确的道理。

【业】: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业。

外道】:外教、外法、外学。

梵语原义指神圣而应受尊敬的隐遁者。

现指于佛的教导之外而立道者,立于真理之外。

最初是佛的教导相对其他教派自称内道,外道意为正说者、苦行者;称佛的教导经典为内典,称佛的教导以外的经典为外典。

到后世,逐渐附加异见、邪说之义,外道便成为侮蔑排斥的贬称,意为真理以外的邪法者。

断见】:

有情众生的身心,见在一个限期之后断绝。

常见】:

见身心皆常住不灭。

边见】:

断见与常见统称为边见,是五恶见之一,这二见不是中道,无常无断才是中道

中道/第一义

中道:指离开二边的极端、偏执,是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。

中道远离一切执着、分别,而无所得。

中道离八邪,而安住于无得正观

中道又称为第一义:

第一:中道是最为究竟的真理,所以为最上,因此称为第一。

义:深有理由,因此称为义,圣贤智者自觉。

【八邪/八迷/八不中道】:
生、灭、断、常、一、异、去、来。
【无得正观/无得中道/八不正观】:
不生、不灭、不断、不常、不一、不异、不去、不来。
这八不,是众生获得或失去的本源。
悟八不,故有三乘众生。
迷八不,故有六道众生。
因悟有高下,迷有深浅,因此有三乘和六道的差别。
五恶见】:

1.身见:见常有一个我体。

2.边见:见死后我体身心断灭(断见),或又见身心皆常住不灭(边见)。

断见、常见,不称为中道。无常无断称作中道。

3.邪见:见没有因果的道理。

4.见取见:取上述各种见,而确信、执着这是终极真理。

5.戒禁取见:取各种没有道理的禁戒方法,而认为是得生天界受欢乐的原因。

五恶见是十使(十大惑)中的五利使;

另有五钝使,是:贪嗔痴慢疑。

【十使/十大惑/十根本烦恼:含五利使和五钝使。

五利使:是五恶见。

五钝使:贪.嗔.痴.慢.疑。

贪嗔痴慢,是迷执世间事物而起迷惑;

疑,是就四谛真理而起迷惑,以犹豫不决为自性。

(六十二)病人食雉肉喻

往昔,有一人病危。

良医看后说:需要恒常吃一种野鸡肉,可以病愈。而这病者,市场上得一野鸡,吃完了之后,不再吃。医生后来见了便问他病愈没有。

病者答:医生先前教我恒常吃野鸡肉,如今我吃完一野鸡之后不再吃。

医生又说:如果之前的野鸡已吃完,为什么不再吃?你如今怎么能够吃一野鸡,而希望得以病愈呢?

一切外道也是如这样。

听闻佛菩萨无上良医说:应当理解心识。外道等,执着于“常见”,便称过去.未来.现在唯有这一识,没有迁移衰退。犹如吃一野鸡,因此不能治疗其愚痴迷惑烦恼的病。

大智各尊佛,教导众多外道,去除常见,一切众多法,念念生灭,哪有一识是恒常不变的?

如那世间良医教导,再吃野鸡才得以病愈。佛也如这样,教导众生,令得以理解各种法。因坏而不常在,因续而不断,就能铲除“常见”这个病。

【无上】:没有胜过于此者。

心识】:五阴/五蕴之一。

【五阴/五蕴】:五种积聚、类别。

1、,总说五根(眼耳鼻舌身)五境等有形的物质。

2、,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3、,对境而想像事物之心的作用。

4、,其他对境关于嗔与贪等善恶一切之心的作用。

5、,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的本体。

一个有情众生,色蕴即是身,其他四蕴即是心。

(六十三)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

往昔,乾陀卫国有众多伎儿(歌舞表演的人)。因那时饥饿,到其他国土寻求食物,经过婆罗新山。而这山中素来有很多恶鬼、食人罗刹。

那时众多伎儿一起在山中住宿,山中风寒,点火而躺下,其中有人患感冒。穿著本是罗刹的衣服,向着火而坐。

那时同伴中,一个从睡梦中刚醒来的人,见到火边有一罗刹,竟然不仔细观察,便舍弃而走,于是相互惊动一切伴侣,悉数都奔跑逃跑。

那时同伴中,身著罗刹衣的人,也追逐着奔驰而走。众多同行者,见其在后,以为想要加害,加倍增加惊惶恐怖,越过山河,投身奔赴沟壑,身体受伤疲惫顿感,极度委屈。直到天亮,才知不是鬼。

一切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处于烦恼饥饿贫苦中,(不施行)善法,而想要求取常乐我净(四颠倒),以此为无上的法,于是便于五阴之中,横加计算于“我”。因为我见,所以流转奔驰于生死中。

被烦恼所追逐,不得自在。

堕入三涂恶趣的沟壑。

直到天亮,比喻生死夜尽,智慧才能明了知晓,方知道五阴中,没有真我。

善法
世间善法:五戒、十善。
出世间善法:三学、六度。
【五戒】: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.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.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.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.
5.不饮酒。
十善/十善
1.不杀生:不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生命;
2.不偷盗:不他人不给而自取;
3.不邪淫:不非自己妻妾而行欲;
4.不妄语:不以欺骗他人的意图,作不真实的言语;
5.不两舌:不向两边说是非,而使他们相互争论、争讼;
6.不恶口:不说粗野的恶语骂辱他人;
7.不绮语: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,说不正当的言词;
8.不悭贪:不吝啬而贪图得到;
9.不嗔恚:不忿恨嗔怒;
10.不邪见:不认为世间没有善恶因果.
三学/戒定慧】:
戒:防止身之恶行;
定:清静心之散乱;
慧:去疑惑证真理。

【六度/六度无极/六波罗蜜】:

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

此六种行为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,是万行之总体。

布施能度悭贪,持戒能度毁犯,忍辱能度嗔恚,精进能度懈怠,禅定能度散乱,般若能度愚痴。

第六的般若,是智慧,分别真理。前五为福行,第六为智行。以福行助成智行,依智而行而断迷惑证真理,渡生死海。

因为菩萨六度之行的方法无穷尽无极限的缘故,又称度无极

常乐我净/四颠倒】:有两种四颠倒:

一:凡夫的四颠倒。

凡夫不知自己与世界的真相,本是无常.苦.无我.不净,而心生的四种谬误见解。

1、常:于世间无常之法,而起常见。

(以为人将永远存在);

2、:于世间的众多,而起乐见。

(以为人生总是欢乐);

3、我:于世间的无我法,而起我见。

(以为有自由.自主.可掌握的主体之‘我’);

4、:于世间的不净法,而起净见。

(以为身心是清净的)。

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,这四念处,按次第,是破四颠倒的观法。

二:二乘的四颠倒。

声闻乘和缘觉乘,被众多烦恼所覆盖,对于涅槃四德生颠倒之心。

1、无常颠倒:对于涅槃的常,而计无常。

2、无乐颠倒:对于涅槃的乐,而计无乐。

3、无我颠倒,对于涅槃的我,而计无我。

4、无净颠倒,对于涅槃的净,而计无净。

【四德/涅槃四德】:

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,所具有的四德。

1、常:涅槃境界,到达此处的觉悟是永远不变的觉悟;

如来法身,其体常住,永远不变不迁。

2、乐:涅槃境界,无苦而安乐;

如来法身,永离众苦,安住于涅槃寂灭的大乐。

3、我:涅槃境界,自由自在毫无拘束;

如来法身,自在无碍,是远离有我.无我两种虚妄执着的大我。

4、净:涅槃境界,没有烦恼的污染;

如来法身,离垢无染,湛然清净。

【三涂】:
是路途道路之义。
1.火途,地狱趣,猛火所烧之处。
2.血途,畜生趣,互相相食之处。
3.刀途,饿鬼趣,以刀剑杖逼迫之处。

(六十四)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

往昔,有个老房屋,人称这房子常有恶鬼。都悉数恐怖畏惧不敢就寝休息。

那时有一人,自称大胆,而说:我将要进入此房中,寄宿睡卧一宿。随即进入,安止住宿。

之后有一人,自称胆识勇敢,胜过前人。又听旁人说:此房子中常有恶鬼。随即将要进入其中,推门将要上前。

那时,先进入的那个人,以为他是鬼,便也推门遮住,不让他靠前。后来的这个人,也以为是有鬼。两个人斗争,于是直到天亮,相互看到之后,才知都不是鬼。

一切世人也是如这样。

由于因缘,暂时相会,没有主宰。一一推断分析,谁是我。然而众多众生,横加算计是与非,强生争执诤讼。

如同那两个人一样,没有差别。


(六十五)五百欢喜丸喻

往昔,有一女子,荒淫无度。情欲既然旺盛,厌恶丈夫,每每思索方法策略想要加以残害。种种设计,不得其法。

直到她的丈夫,被聘为邻国使节,女子密谋算计,造毒药丸,想要用来加害丈夫。欺骗丈夫说:你如今远去,担心有所缺乏短少。今日我作了五百个欢喜丸,用来当做资粮,送给你。你若出国,去往其他地方,饥饿困倦时,可以取它食用。

丈夫听从了她的话。来到其他地方之后,还没有吃,夜里停止住宿在林间,畏惧恶兽上树躲避,欢喜丸忘在树下。夜里遇到五百个盗贼,盗走国王五百匹马以及宝物,停止在树下。由于他们逃跑突然,都饥饿口渴,于是在树下见到欢喜丸,众多贼取了之后,各食一丸。药之毒炽盛,五百群贼一时全部死亡。

那时,树上的人直到天亮,才见到这群盗贼死在树下。假装用刀箭斩射死尸,收好鞍马和财宝,去向那国。

那时那国王聚集众人,寻着痕迹来追逐。这人在路中遇到那国王。国王问:你是什么人,在哪里得到的马?其人答:我是某国人,于道路遇到此群盗贼,将他们一同斩射。五百贼如今都一起死在树下,因此,我得到这马和珍宝来投奔王国。如果不信,可派人前往看盗贼的伤,和杀害之处。

国王那时便派遣亲信去看,果真如此。国王那时欣然赞叹未曾有,回国后加爵厚赏,大赐珍宝,封以城池村落。那国王旧臣,都心生嫉妒,而对国王说:他是远来之人,不可信。怎么能恩宠过厚,加爵封赏,超过旧臣?这人听后说:谁有勇气健硕能与我比试?请在平原和我比较技能。旧臣愕然,没有敢与之为敌的人。

后来,那国大旷野中有恶狮子,截道杀人,断绝王国之路。那时旧臣共同商议:那远人自称勇健无敌,如今若再能杀那狮子,为国除害,真是奇特。商议后便对国王说,国王听后,赐给刀杖便派遣他去。那时这人既然受令,便坚强心意去向狮子那里。狮子见他,兴奋激鸣吼叫腾跃着向前,这人惊恐害怕,便上树。狮子张口仰头向着树,这人害怕着急,丢失了刀,掉在狮子口中,狮子便死了。那时这人欢喜踊跃,对国王陈述,国王加倍宠信。那时国人都敬服赞叹。

那女子的欢喜丸,比喻不净施

(此处指:此人不知道有毒,忘在树下,令他人吃饱)

国王派遣使者(这个机会),比喻善知识。

去往他国,比喻众天界。

杀众多盗贼,比喻得须陀洹强行断绝五欲和众多烦恼。

遇那国国王,比喻遇到圣贤。

旧臣等心生嫉妒,比喻众多外道,见有智慧者,能断除烦恼和五欲,便心生诽谤,说没有此事。

此人激情而说:旧臣没有能与我为敌的,比喻外道,没有人敢对抗相冲。

杀狮子,比喻破,既断除烦恼,又降伏恶魔,便获得无执著的道果(封赏)。

每每常恐怖胆怯,比喻能以弱制强。

此人在最初时,虽然没有清净心,然而遇到善知识,便获得殊胜果报。

不净的布施,犹然尚且如此,又何况善心欢喜的布施

是这样的缘故,应当于福田所之处,勤心修布施。

不净施】:以虚妄心求取福报,而行的布施。

【净施】:不求世间闻名利养等报,只为资助出世的善根和涅槃之因,以清净心而行的布施。

布施】:

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。
【二种布施】:财布施与法布施;净施与不净施。
财布施以衣服、饮食、田宅、珍宝等施与他人。
法布施为不使众生起邪见,说四法,令人听闻信受。
财施有尽,法施无穷。
财施只得世间之果,终将还失;法施则得涅槃,必不退转。
【四法】
万物皆归无常,所有悉为苦毒;
诸法皆无我,有形悉至空。

福田】

田可以生长,对于应供养者行供养,则能获得诸多福报,犹如农夫播种于田地,能获得秋收,因此称为福田

三福田】:

1.报恩福田:父母、师长;

2.功德福田:佛.法.僧三宝;供养三宝则生无量福德利益,因此也是良福田;

3.贫穷福田:贫穷困苦之人来乞时施与他,虽不求福报,但也自然获福。

佛果/成佛

断绝世间烦恼,而成就涅槃的智慧。

【佛】:指智慧圆满、觉悟圆满、修行圆满者。

声闻四果】:

须陀洹果:又名逆流

去凡夫的圣者,是小乘断尽三界见惑的果位;

初入圣道,逆生死之流。因此称为逆流

斯陀含果:又名一来

断欲界九地思惑中前六品,尚余后三品的圣者;

为后三品的思惑,尚且于欲界的人间与天界(六欲天),再受生一次因此称为一来

阿那含果:又名不来、不还

断尽欲惑后三品残余的圣者;

不再返还欲界,之后受生必在色界和无色界,因此称为不来、不还

阿罗汉果:又名杀贼,应供,不生

断尽一切见惑、思惑的圣者,是小乘最高果位;

因断尽一切见惑、思惑,杀烦恼之贼,因此称为杀贼

因获得小乘极致果位,应当受人天供养,因此称为应供

因其这一世果报完尽,则永入涅槃,不再转生于三界,因此称为不生



三界

生死往来轮回的世界分为三处:

【有色】:欲界、色界。以色为身。

【无色】:四空处。以四蕴为身。

.欲界
此界是有淫欲与食欲两种欲望的有情众生住所。
包括:上自六欲天,中自人界的四大洲,下至无间地狱,称为欲界
【六欲天】:欲界有六重天,称为六欲天。
1.四王天:在须弥山的半山腰。
2.忉利天/三十三天:在须弥山顶,因此也称地居天。
帝释天为中央,四方各有八天,因此从数目而称为三十三天。
3.焰摩天夜摩天/炎摩天/时分天。其主称须夜摩天。
4.兜率天:在须弥山上空,因此也称空居天。
译为喜足,于五欲之乐而生欢喜满足之心。
5.乐变化天:于五欲之境自由欢乐变化。
6.他化自在天:于五欲之境使他人自在变化。

四大洲/四天下/须弥四洲】:

须弥山四方,七金山与大铁围山之间的碱海中,有四个大洲;

四大洲各有二中洲与五百小洲。

日、月、星辰围绕于须弥山腹,普照四天下。

1.东胜身洲/东弗婆提/东毗提诃

本洲以身形殊胜而得名。

有三件事胜于其他洲:土极广、极大、极妙。

身形殊胜,地形如半月,人民面形也如半月。

2.南赡部洲/南阎浮提(我们的世界所在之处)

本洲以赡部树而得名。

有三件事胜于其他洲及各天界:人民勇猛强劲能造善业、能修梵行,有佛出其土。

地形如车箱,中央有赡部树,下生好金,名为赡部檀金。

人民面形也如车箱,轮王统领四主:

雪山以南为象主,多出象;

以北为马主,多出马;

以西为宝主,多出宝;

以东为人主,人文最具备。

3.西牛货洲/西瞿耶尼

本洲以牛行贸易而得名。

有三件事胜于其他洲:多牛、多羊、多珠玉。

地形如满月,人面也是。

4.北俱卢洲/北郁单越

本洲以胜处的音译而得名。

有三件事胜于其他洲:果报殊胜、乐多苦少、没有地狱(其余三大洲都有地狱)。

但此洲惟独无佛出世,因此是八难之一。

地形正方,每边各长二千由旬,状如盒盖。

黄金为地,土地平等、寂静、净洁、无刺。

有种种佳妙之山林、河水、浴池、游园、树果等。

器物多为金银、琉璃、水晶所成。

昼夜常光明。

人民面形也正方,人人相貌相同,身高都是一丈四尺。

生活平等安乐,物品共有,没有我所有的计量与执着。

身心柔软,没有害心没有恶意,因此没有盗贼、恶人、斗诤等烦恼恶事。

人民居住在林树之下,男女异处而居,没有婚姻,若起淫欲执手相牵,去往树下树枝自然垂下覆盖。女子怀孕七八日即产子,置于道路中,四方来者一同育养,给予指头吸吮,乳汁自然而出。七日之后便长大,如同南阎浮提人二十岁。

没有杀生等事,人人寿命满千岁,命终之后转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,在四大洲中果报最为殊胜。

【无间地狱/阿鼻地狱】:是八热地狱之第八。

位于南赡部洲/南阎浮提之地下二万由旬处,深广也是二万由旬。

堕此地狱的有情众生,受苦无间。

无间有五种之义:

1.趣果无间,此身命终直接堕入此地狱,无间隔。

2.受苦无间,受苦无间断。

3.时无间,一劫之间,相续而无间断。

4.命无间,一劫之间,寿命无间断。

5.身形无间,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,身形遍满其中,而无间隙。

.色界
此界有形色有物质。
色界在欲界之上,是远离淫欲与食欲两种欲望的有情众生住所。
身体.宫殿.物质.总体殊妙精好,称为色界
色界由禅定的深浅粗略精妙分为四等级,称为四禅天(静虑)。
四禅天】:
1.初禅天:
包括梵众天、梵辅天、大梵天,这三天。
初禅已上,不须食物养身命,因为没有鼻.舌二识,唯有眼.耳.身.意四识。
有喜爱感受,而与意识相应。
有欢乐感受,与眼.耳.身三识相应,且有感觉、观见这二者。
2.二禅天
包括:少光天,无量光天,极光净天(光音天),这三天。
二禅已上,没有眼.耳.鼻.舌.身.意五识,仅有意识。
惟有喜爱、舍弃两种感受,与意识相应。
没有眼.耳.鼻.舌.身.意等五识,因此没有欢乐感受。
又因意识的喜悦的感觉粗大,所以是喜爱感受而不是欢乐感受,没有感觉、观见这二者。
3.三禅天:
包括:少净天,无量净天,遍净天,这三天。
没有眼.耳.鼻.舌.身.意五识,仅有意识。
有欢乐舍弃两种感受与意识相应。
因此地的意识怡悦之相状,到达极净妙,所以立为欢乐感受。
4.四禅天:
包括:无云天,福生天,广果天,无烦天,无热天,善见天,善现天,色究竟天,无想天,这九天。
没有眼.耳.鼻.舌.身.意五识,仅有意识。
仅有舍弃感受与意识相应。
因此色界共十八天
.【无色界
此界因为是没有物质的世界,边际处所不可定。
(因为此处得此禅定者,命终即于此处转生,从此处命终,若转生于欲界色界,即是因为于此处中有眼识.耳识.鼻识.舌识.身识.意识生起。)又因为果报殊胜,所以在欲界、色界之上。
此界于五蕴中没有色蕴,唯有受.想.行.识四蕴的假和合而没有色身,(没有形色,没有物质,没有身体),也没有依果报而成的国土宫殿,因此称为无色界,又称为四空处
只以心识安住于深妙的禅定,所以称为无色界
包括四处:
四无色/四空处】:
因为没有物质,所以不能以居处分类,只是依禅定寿命的殊胜优劣而分等级(自下而上)。
1.空无边处/虚空处/空处。
修虚空无边禅定,所生的天处。
2.识无边处/识处。
修心识无边禅定,所生的天处。
3.无所有处
修心识无所有禅定,所生的天处。
4.非想非非想处/非有想非无想处
是三界的最顶处。
生此处者,禅定之心幽深微妙,想念最为昧劣。
没有粗想的烦恼,因此称为非有想(非想);
没有非无细想之烦恼,因此称为非无想(非非想)。
以非有想的缘故,外道以此处为真涅槃;
以非无想的缘故,佛者知此处尚且为生死之境内。

(六十六)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

往昔,有长者子,与众商人一同入海采珍宝。这个儿子,善于诵读入海掌船的方法。如果入海,水遇漩洑洄流,在矶激处,应当如何掌舵、如何校正。对众人说:入海方法,我悉数都知晓。

众人听后深信他的话。来到海中,没过几时,船长遇病,忽然死亡。那时长者子便代为处理,到洄澓驶流中,说:应当如何掌舵如何校正。结果船盘回旋,不能前进到达珍宝之处。全船商人沉没水中而死亡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少许修习禅定之法,了解数息不净观,虽诵读其文字,但不理解其义理。种种方法,实际无所知晓,自说很了解。妄自教授禅定之法,使前来学的人迷乱失心、法相颠倒相错,终年累岁,空无所收获。

如那愚人,使他人沉没海底。

禅定/定/三昧/】:

心体寂静,离于邪乱。

善心一处安住不动,一切禅定,也称为定,也称为三昧。
禅与定都是指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(安住一处),而达于不散乱的状态。
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定,合称四禅八定。

(六十七)夫妇食饼共为要喻

往昔,有夫妇,有三个饼。

夫妇一起分,各吃一个饼。余下一个,一同约定说:如果有人说话,就不分给他饼。约定之后,为一个饼的缘故,各自不敢说话。

须臾之间,有贼进入家里偷盗,取其财物,一切所有,都遭贼手。夫妇二人因为先约定,所以眼看而不语。

贼见不说话,就在丈夫面前侵略妻子。丈夫眼见仍不语,妻子便呼唤,对丈夫说:你这个愚痴的人,为什么为一个饼,见贼也不呼唤?

丈夫拍手笑说:我必定得到那个饼,不再分给你。世人听了无不嗤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为小名小利,所以欺诈显现静默。被虚假、烦恼等种种恶贼所侵略。丧失善法,堕入三涂,都不会恐怖畏惧,求取出世之道。只是于五欲之中,沉迷执着于嬉戏。虽然遭遇大苦,然而不以为然,不觉忧患。

如同那愚人,没有差异。

【三涂】:
是路途道路之义。
1.火途,地狱趣,猛火所烧之处。
2.血途,畜生趣,互相相食之处。
3.刀途,饿鬼趣,以刀剑杖逼迫之处。

【五欲】:

1.欲:男女的形态相貌端庄,以及世间宝物的玄、黄、朱、紫等种种微妙颜色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2.欲:丝竹与环佩等乐器的声音,以及男女歌咏等声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3.欲:男女身体的香气,以及世间一切各种香气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4.欲:各种饮食.佳肴.膳食等美味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5.欲: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、寒时体温、热时体凉,以及衣服等种种美好触觉,能使众生乐于执着无厌。

净洁五欲

色界、无色界的五欲,相对欲界粗弊的五欲称为‘净洁五欲’。

(六十八)共相怨害喻

往昔,有一人,与他人相互嗔恨,忧愁不快乐。

有人问:你今日为什么如此忧愁?

答:有人诋毁,我的能力不能报复,不知何时可以报复他,所以忧愁。

有人说:唯独有毗陀罗咒可以害那人,但是有一个祸患,不等害他人,反而害自己。

此人听后便大欢喜,但愿教我,虽然会自害,也希望伤害他人。

世间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因为嗔恨愤怒,而求取毗陀罗咒,用来烦恼他人。未等害他人,自己先被嗔恨愤怒所烦恼和加害,堕于地狱.畜生.饿鬼

如同那愚人,没有差异。

六道】

三善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;

三恶道: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。

【六道轮回】:

众生由其未尽的,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。

(六十九)效其祖先急速食喻

往昔,有一人,从北天竺到南天竺。

安住已久便聘一女,成为夫妇。那时妻子为丈夫制作饮食,丈夫着急吞下,不嫌烫。妻子那时奇怪,说:这里没有贼,有什么急事,令你匆匆不安,而不能慢慢吃呢?

丈夫答:有好的秘密事,不能跟你说。

妻子听他这么说,认为有特殊的方法,殷勤而问。

丈夫良久才答:从我祖父以来,常快速吃,我如今效仿,所以疾速。

世间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不通达正确真理,不知晓善恶分别,作众多邪行,不以为羞耻。而说从我祖父以来,都是这样做的,至死而行,终不舍离。

如同那愚人,快速吃,以为是好方法。

(七十)尝庵婆罗果喻

往昔,有一长者,派遣人拿钱到他人园中,买庵婆罗果吃。敕令说:好的甜美的,你就买来。便拿钱前去买果。

果主说:我这树,果子悉数都美好,没有一个坏的。你尝一果,足以知晓。

买果者说:我今日应当一一尝,尝过之后就买。如果只尝一个,怎么能知道?

随即,取果一一都尝了,之后拿回家。长者见了之后,厌恶而不吃,便一切都丢弃掉了。

世间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听说持戒布施,能获得大富贵欢乐,身形常安稳,没有众多忧患。不肯信,便说:布施得福,自然得福时,然后我才能信。目睹现世的贵贱贫穷,都是先前所获得的果,不知道以一个推理,因为求证因果,心怀不信,必须自己都去经历。一旦命终,财物丧失。

如同那被尝的果,一切都丢弃。

长者】:

1.世间长者:具有姓贵、位高、大富、威猛、智深、年耆、行净、礼备、上叹、下归等十德的人。

2.出世长者:指

3.观心长者:指具有观心之智的大智者。

【业】:
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
业报】:业的果报。
决定个人贫富、寿夭、命运的业,称为满业
决定人之共性与共同物质生活条件的业,称为引业
又如受生为人、畜等果报的总相,称为总报
如虽然同受生为人,然而有贵贱.智愚.美丑等差别,则称为别报
又果报的主体,是有情众生的身心,称为正报
有情众生所依的国土.器具.物品等,称为依报
又国土.山河等是多人所共同受用的果报,是由共业所招感,因此称为共报

(七十一)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

往昔,有一人聘娶了两个妻子。

如果亲近一人,被另一人所嗔恨,不能裁决明断。于是便在二人中间正身仰卧。遇天降大雨,屋舍漏水,水土一起流下,掉到他眼中。因为事先有约,不敢起身躲避,于是令两只眼睛都失明了。

世间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亲近邪友,学习违背正确道理的行为。造作,堕入三恶道。长期处于生死轮回,丧失智慧知眼。

如同那愚夫,因为两个妻子,而导致两眼都失明。

【结业】

结:惑、烦恼,因结集生死,因此称为
业:由烦恼而引起的善恶,称为

(七十二)唵米决口喻

往昔,有一人来到妇人家里,见她捣米,便去往她家偷米吃。妇人来见他,想要跟他说话,满口中是米,都不应和。见到妇人他心感羞耻,又不肯丢弃米,所以不说话。

妇人奇怪他怎么不说话,以手摸看,以为他嘴肿了,对父亲说:他刚过来,嘴肿的都不能言语。父亲便叫来人医治。

那时医生说:这病很重,用刀开口,尚且能治。便用刀破其口,米从口中掉出,事情彰显败露。

世间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作众多恶行,犯于清净禁戒,掩盖隐藏,令其过失不被发现,堕入地狱畜生饿鬼

如同那愚人,因为小羞耻不肯吐米,用刀开口,过失便彰显、败露。


(七十三)诈言马死喻

往昔,有一人,骑一匹黑马,进入阵地打击寇贼。因为恐怖害怕而不能战斗,便以血污涂在脸上,欺诈现死相,躺在死人中,他骑的马被他人夺走。

众多军人既然离去,他便想要回家。随即截取他人的白马马尾回来。

回到房舍已有人,问他:你所乘的马如今在哪?为什么不骑。

答:我的马已经死了,于是我拿了马尾回来。

旁人说:你的马本是黑尾,怎么变白了?

默然无言以对。被他人所笑。

世间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(有的人)自说自己善良美好,修行慈心、不食酒肉,然而杀害众生,加以众多苦楚毒害,虚假自我称善,却无恶不作。

如同那愚人,欺诈而说马死。

(七十四)出家凡夫贪利养喻

往昔,有国王,对众多贵族等人设立法制。在我国法制内需要洗净,不洗净的人驱逐,令做种种苦役。

有贵族拿空澡灌欺骗,洗净人为他装水,便被倾泻倒掉。

他便说:我不洗,国王自己洗。为(顺从)国王心意,用来躲避国王苦役,所以虚假言说已经洗净,实际不洗。

出家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剃头身穿染衣(袈裟),内在实则毁犯禁戒,欺诈而显现持戒,希望求取利养。又或者为了躲避国王苦役,外形似沙门,内在实则虚伪欺诈。

如同捉空瓶,只有外相。


(七十五)驼瓮俱失喻

往昔,有一人,事先在瓮中盛装了稻谷。

骆驼将头伸到瓮中吃稻谷,之后又出不来。既然出不来,那人便因此忧愁苦恼。

有一位老人过来对他说:你不要愁,我教你出来。你按我的方法,必能快速出来。你应当斩断头,自然得以出来。

那人随即采用他的话,用刀斩头,既杀了骆驼,又打破了瓮。如此痴人,被世间所笑。(其实只需打破瓮,不需斩头)

凡夫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希望心存菩提,志求三乘。适宜持守禁戒,防护众多恶行。然而被为五欲毁坏,破坏清净持戒。既然犯了禁戒,已然舍弃远离了三乘,便放纵心意,无恶不作。导致三乘和清净持戒这二者都被放弃了。

如同那愚人,骆驼和瓮都失去。

菩提/圣道/佛道/无上正真之道】:

佛道:梵语是菩提。

佛道指通往无上的圆满智慧、圆满觉悟的方法和道路。

是佛、缘觉、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悟与智慧。

修行此道,能到圣处,名为圣道。

【三乘】:
包括: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。
乘为车乘,用来比喻佛的教法。教法能承载人至于涅槃彼岸。
【声闻乘/小乘】
快则三生,慢则六十劫,之间修空法,终于现世听闻如来的音声教导,而悟四谛(苦.集.灭.道)之理,以证阿罗汉者。
【辟支佛乘/中乘】:
快则四生,慢则百劫,之间修空法,在其最后一生,以证辟支佛果者。
【菩萨乘/大乘】:
无数劫的时间中修六度之行,更于百劫之间植三十二相福因,以证无上菩提(最高真理智慧)者。

(七十六)田夫思王女喻

往昔,有农夫到城里游玩,见到国王之女,容颜相貌端正希有,昼夜思念,感情不能自已。想与她来往,没有机会可以如愿,于是面色瘀黄随,即而成重病。

众多亲人见了之后问,什么缘故导致这样?答亲人邻里说:我昨天见到国王女儿,容颜相貌端正,想与她来往,不能如愿,因此才病了。我如果不能得以如愿,必死无疑。

众多亲戚说:我们会为你找寻方法,使你如愿,不要忧愁。

后一日见他便说:我们为如你愿,尝试了一些方法,唯独国王女儿不同意。

农夫听后,欣然而笑,称必然能获得。

世间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不分别时节与春夏秋冬,便在冬天时,扔种子在土中,希望获得果实。徒劳丧失其用功,空无所获。芽、茎、枝叶,一切都失去。世间的愚人,修习少许福,便认为完备充足(具有功德),便称作菩提已然可以证得。

如同那农夫,希望获得国王之女。


(七十七)构驴乳喻

往昔,边疆国土的人,不认识驴。

听他人说,驴乳汁十分美味,都没有人认识。那时,众人得到一公驴,想要看其乳结构,争相一同捉它。其中有捉头的,有捉耳的,有捉尾的,有捉脚的,又有捉其他器官的,各自想要先得先饮。

其中捉驴根的,称这是乳,便希望得其乳汁。众人劳累疲倦,都没有所获得,徒自劳苦,空无所获。被一切世人所嗤笑。

外道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听说觉悟的方法,不去寻求,自己生起妄念,起种种邪见。裸露身形、自我饥饿、投身岩石、奔赴火中,以这样的邪见,堕入于恶道

如他那愚人,妄自求取乳汁。

【邪见】:五恶见之一。

五恶见】:

1.身见:见常有一个我体。

2.边见:见死后我体身心断灭(断见),或又见身心皆常住不灭(边见)。

断见、常见,不称为中道。无常无断称作中道。

3.邪见:见没有因果的道理。

4.见取见:取上述各种见,而确信、执着这是终极真理。

5.戒禁取见:取各种没有道理的禁戒方法,而认为是得生天界受欢乐的原因。

五恶见是十使(十大惑)中的五利使;

另有五钝使,是:贪嗔痴慢疑。

【十使/十大惑/十根本烦恼:含五利使和五钝使。

五利使:是五恶见。

五钝使:贪.嗔.痴.慢.疑。

贪嗔痴慢,是迷执世间事物而起迷惑;

疑,是就四谛真理而起迷惑,以犹豫不决为自性。

(七十八)与儿期早行喻

往昔,有一人,夜里对儿子说:明天与你一同,去那边村落取东西。儿子听到这话之后,到明天竟然不问父亲,独自去往。

既然到了那村落之后,身体疲惫至极,空无所获。又得不到饮食,饥饿口渴快要死了,于是回来见父亲。

父亲见儿子回来,深加责怪说:你大愚痴,没有智慧。为什么不等待我,而空手自己回来,徒受其苦。被一切世人所嗤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假设得以出家,即剃掉须发,穿三法衣。如果不求取智慧明师,接受成道的方法。失众多禅定、(三十七)道品功德。沙门圣果,一切都失去。

如同那愚人,徒劳作往返,只是疲劳了自己。形似沙门,实际无所获得。

【沙门】:

沙门是出家修道者的通称。

佛果/成佛

断绝世间烦恼,而成就涅槃的智慧。

涅槃

远离一切的有为造作。也称无为泥洹
有余涅槃:贪爱等众多烦恼断灭。
生死的因缘与惑业已尽,只是剩余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无余涅槃:进一步断灭依靠此生身形而存在的苦果。
没有剩余,更不会再承受。
无余涅槃的显现,则在命终之时。

(七十九)为王负机喻

往昔,有一国王,想要入于无忧园林中,受欢娱快乐。敕令一大臣说:你弄一木头,拿到那园林,我用来坐着休息。

那时差使羞于弄不肯弄,而对国王说:我不能拿,我愿意担着它。

那时国王便将三十六木头,放在他背上,驱使他担着放在园林中。如这样的愚人,被世人所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若见女人一头发在地,自说持戒,不肯捡。之后被烦恼所迷惑,三十六物毛发.爪子.牙齿.屎尿不净,不以为丑。三十六物时时都触碰,不生惭愧,至死不舍弃。

如同那愚人,担负木头。

三十六物】:

凡夫身,有三十六物不净充满。分三类:

1、外相十二:发、毛、爪、齿、眵、泪、涎、唾、屎、溺、垢、汗。

2、身器十二:皮、肤、血、肉、筋、脉、骨、髓、肪、膏、脑、膜。

3、内含十二:肝、胆、肠、胃、脾、肾、心、肺、生藏、藏、赤痰、白痰。

----出自《涅槃经》

(八十)倒灌喻

往昔,有一人,患下部疾病。

医生说:需要倒灌才能好。便收集灌具,想要用来灌。医生没有来到的时候,他便取来服下,腹部胀痛将死,不能自胜。

医生来到不知所以,感到奇怪,便问:为什么如此?

答:那时的灌药,我取来服下了,因此快死了。

医生听到这话,深深责怪他说:你大愚痴,不了解方法,就将这药服用,这才导致上吐下泄,怎么能好呢?如此愚人为世人所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想要修学禅定,观种种方法。应不净观的,反效仿数息观。应数息观的,效仿而观六界。颠倒上下,没有根本。徒丧失身命,被其所困。不咨询良师,颠倒修禅之法。

如同那愚人,饮用服用不净之物。

五停心观/五观/五念/五停心/五度观门/五度门/五门禅】:
为息止迷惑障碍,所修的五种观法。
1、不净观
贪心多的众生,观想自我和他人色身的不净,而息止贪欲之心。
如:
观想死尸、青瘀等相状,对治显色贪;
观想鸟兽啖食死尸,对治形色贪;
观想死尸腐烂生虫蛆的样子,对治妙触贪;
观想死尸的不动,对治供奉贪;
观想白骨之骨锁观,对治以上四贪。
2、慈悲观/慈心观/慈愍观:
嗔恨多的众生,观想由给与欢乐、拔除痛苦而获得的真正快乐,对治嗔恨愤怒的烦恼。
3、缘起观/因缘观/观缘观:
观想顺逆的十二缘起,对治愚痴烦恼。
4、界分别观/界方便观/析界观/分析观/无我观:
观想十八界的众多法,悉数由地.水.火.风.空.识所和合,对治我执的障碍。外道对于身心,常执着为我,而生起我执,因此于地.水.火.风.空.识六界,生起因缘假和合的分别,若观无我,则能对治我执。此观是圣道的方法,因此称界方便观。
5、数息观/安那般那观/持息念:
对自己的出息、入息计数,对治散乱的伺机侵入,而令心念停止持守于一境,是散乱的众生所修。
此外,五门禅经要用法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,而与其他四观合称为五门禅。
念佛观:
心念佛的应身、报身、法身,次第对治昏沉暗塞障、恶念思惟障、境界逼迫障等三种障碍。

六界/六大】:万物生成的基本元素。

地.水.火.风.空.识。

此六大各有分齐,因此称为界。

(八十一)为熊所啮喻

往昔,有父子结伴同行。

儿子进入山林被熊所咬,抓坏身体。急忙出山林,回到父亲旁边。

父亲见儿子身体受伤感到奇怪,而问:你今日被什么伤害?

儿子说:有一种身上毛发较长的动物,来毁害我。父亲拿着弓箭去到山林间,见到一位仙人,毛发深长,便将要射他。

旁人说:为什么射他?此人无害,应当惩治有过错的。

世间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被那些虽然身穿着法服(袈裟),却没有修道行为的人,斥骂欺辱,反而随意伤害贤良、善良的有德之人。

如同那父亲,熊伤他儿子,而枉自加害于神仙。


(八十二)比种田喻

往昔,有人来到田里。

见到好麦苗,生长的葱郁茂盛,问麦田主:怎样能令这麦子茂盛?

答:平时治理田地,加上粪水,于是就获得这样。

那人便依照应用此方法,以水粪调和,放在田地。怕自己的脚踩踏了田地,令田地坚固,麦子不能生长,心想:我应当坐在一床上,使他人抬着在田地上撒种才行。

于是令四人托举,到田里撒种。田地更加坚固,被他人嗤笑。因担心自己的两脚,更增加成为八只脚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既然修习禁戒之田,善芽将要生长。应当咨寻导师,接受行为教导和训诫,令佛法之芽生长。反而违犯,多作众多恶行,便使禁戒之芽不能生长。

如同那人畏惧两脚,反倒增加成八只脚。


(八十三)猕猴喻

往昔,有一猕猴,被大人所打,不能奈何他,反而怨小孩儿。

凡夫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先前所嗔恨的,由于代谢不停,死亡幻灭,已成过去。

之后又于相续而生的新事物,称它是前者(延续和转移仇恨)。妄自心生嗔恨愤怒,苦毒无不加深。

如那痴猴,被大人所打,反而嗔恨小孩儿。


(八十四)月蚀打狗喻

往昔,阿修罗王,见到日月明净,以手挡它。没有智慧的人,常无故(将月蚀)责怪于狗,横加施恶。

凡夫也是如这样。

贪婪、嗔恨、愚痴,横常苦其自身。睡卧在荆棘尖刺上,五热炙烤其身(这些苦行不能成道,而应当去除自身的贪.嗔.痴三毒)。

如同那本是月蚀,却枉自横加打狗。

三垢/贪嗔痴/三毒】:

贪、嗔、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本。

一切烦恼能害众生,犹如毒蛇,又如毒龙,因此名为三毒

1.贪。引发获取之心,名为贪。

以迷心对于一切顺随情境,引发获取贪得无厌。

2.嗔。嗔恨愤怒之心,名为嗔。

以迷心对于一切违逆情境,产生升起嗔恨愤怒。

3.痴。迷惑愚昧之心,名为痴。

心性迷昧愚钝,迷于事理之法。也称为无明

贪与嗔,必与痴相应而起。

无明(痴):有两种

1.痴毒独自生起,名为独头无明。

2.痴毒与贪毒共同生起,名为相应无明。

(八十五)妇女患眼痛喻

往昔,有一女人,患眼痛。

有女人问:你眼痛?

答:眼痛。

那女人又说:有眼必痛。我虽然没痛,但是想要刺眼,因为害怕以后眼痛。

旁人说:眼如果在,痛或者不痛。眼如果没有了,终身长痛。

凡愚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听说富贵的人,会衰叹担忧,畏惧而不布施,恐怕之后得罪报。财物虽然殷重满溢,而受苦恼。

有人说:你若布施,苦或者乐。你若不布施,贫穷大苦。

如同那女人,不能忍近痛,便想要去除眼睛,导致长痛。

布施】:

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。
【二种布施】:财布施与法布施;净施与不净施。
财布施以衣服、饮食、田宅、珍宝等施与他人。
法布施为不使众生起邪见,说四法,令人听闻信受。
财施有尽,法施无穷。
财施只得世间之果,终将还失;法施则得涅槃,必不退转。
净施:不求世间闻名利养等报,只为资助出世的善根和涅槃之因,以清净心而行的布施。
不净施:以虚妄心求取福报,而行的布施。
【四法】
万物皆无常,所有悉为苦;
诸法皆无我,有形悉至空。

(八十六)父取儿耳珰喻

往昔,有父子二人,因事同行。

路遇盗贼想要来剥夺。儿子耳中有真金装饰。父亲见盗贼,而害怕失去耳饰,便以手挽耳,却因此而斩了儿子的头。

须臾之间,盗贼便离弃而去。归还儿子头,放在肩上,却不能还原。如此愚人被世间所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为名利,因此造作戏笑言论。说今生和来世,或有或无,说中阴,或有或无,说心数法,或有或无。种种妄想,不能得以领悟法的真实。他人以如法的言论破其所说,他便说:我言论中都没有这样说。如此愚人,为小名利,便说不真实的言语,丧失沙门道果。身坏命终,堕入三恶道

如同那愚人,为少许金饰,而斩了儿子头。

【如法】

指契合于正确的道理,随顺佛所说的教法而不违背。

中阴/中阴身/中有

此生死亡到来世转生,中间尚未投胎之前所受的阴形。

是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,来维持。

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,每七天一生死,经过七番生死,等待业缘的安排,再去转生。

(八十七)劫盗分财喻

往昔,有一群盗贼,一同抢劫偷盗。夺取的财物,都一同均等而分。唯独鹿皮野兽羊毛所做衣物,色泽质地不一,分与不同的人。

得到细羊毛衣的人,认为下品劣质,便嗔恨,呼喊称自己大为损失。到城里去卖,众多贵族长者,超过其价格给与。他一人所得,数倍于众多同伴,这才欢喜踊悦加倍。

犹如世间之人。

不知道布施有福报无福报,而行少许的布施,得以转生天界,受无量欢乐,方才更悔恨,怎么不广而布施呢?如同那细羊毛衣,之后卖得大价钱,才心生欢喜。

布施也如这样,少作而多得。那时才自我庆幸,恨没有多多益善而为之。


(八十八)猕猴把豆喻

往昔,有一猕猴,拿着一把豆,洒落失去了一颗豆在地上。便放开手,舍弃手中的豆,想要寻觅那一颗豆。还没等到捡到那一颗豆,先前所舍弃的豆,便都被鸡鸭吃完了。

凡夫出家也是如这样。

最初毁犯一条戒律,而不能悔改。因为不忏悔的缘故,放逸滋生蔓延,一切都舍弃。

如同那猕猴,失去其中一颗豆,导致一切都放弃。


(八十九)得金鼠狼喻

往昔,有一人在路上行走。道路中捡到一个金鼠,心生欢喜踊跃,放置在怀中。继续走,来到水边想要渡河。脱了衣物放在地上,那时金鼠变为毒蛇。此人深思:宁可被毒蛇咬杀,也要怀抱而去。心之至诚,令冥冥中感化,还原化为金鼠。

旁边愚人,见到他的毒蛇变成金鼠的真实,以为是恒常(的规律),又取毒蛇放在怀里,然后被毒蛇所咬,丧身殒命。

世间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见到能够获利,内心没有真心,只是为了利养,前来依附于佛法。命终之后,会堕于恶处。

如同捉毒蛇被咬而死。

【利养】:以利养身。
利养如贼,坏功德之本。
譬如冰雹伤害五谷,利养与闻名也是这样。
利养坏功德之苗,令不能增长。
佛说譬喻:
利养如毛绳绑缚人,直到断肤截骨。贪利养会令人断功德之本,也是如此。

(九十)地得金钱喻

往昔,有穷人在路中行走。道路中偶然得到一袋金钱,心中大为喜悦,便开始数。还没有数完,金钱失主忽然来到,钱财被全部要走。穷人当时后悔没有疾速离去,懊恼之情十分痛苦。

遇佛法的人,也是如这样。

虽然得以值遇佛法僧三宝福田,却不能辛勤按方法修行善业。忽尔命终,堕入三恶道。如同那愚人,被金钱失主要回,拿金钱而离去。如偈颂所说:

今日经营此事,明日造作彼事;

执着乐不观苦,不知不觉死至;

匆匆经营众事,凡人无不如此;

如那数钱之人,其事也如这样。

福田】

田可以生长,对于应供养者行供养,则能获得诸多福报,犹如农夫播种于田地,能获得秋收,因此称为福田

三福田】:

1.报恩福田:父母、师长;

2.功德福田:佛.法.僧三宝;供养三宝则生无量福德利益,因此也是良福田;

3.贫穷福田:贫穷困苦之人来乞时施与他,虽不求福报,但也自然获福。

(九十一)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

往昔,有一穷人,少有财物。见大富贵的人,心意想要与之等同。因为不能等同,所以虽有少许财物,便想要丢弃在水中。

旁人说:这些物品虽然少,但是可以延续你的性命数日,为什么舍弃而扔到水中?

世间愚人也是如这样。

虽然得以出家,少得利养,心中有希望,又常心怀不满足。不能得以与高僧大德相等,获得其利养,见其他宿世旧有的有德之人,素来博学多闻,有众人供养,心意想要与他等同,却因为不能等同,心怀忧愁苦闷,便想要停止修道。

如同那想要富有相等的愚人,自我丢弃自己财物。

(九十二)小儿得欢喜丸喻

往昔,有一乳母抱儿子行路。行路疲惫至极,不知不觉睡着了。

那时有一人,拿糖丸给与小孩儿。小孩儿获得之后,贪其美味,不顾及身上物品。此人当时便解下他衣物上珠宝璎珞,都拿走了。

比丘也是这样。

欢乐于众多的事务和昏乱.热闹之处,贪图少许利养,被烦恼之贼,夺取已修的功德,持戒的珠宝璎珞。

如同那小孩儿,贪少许美味,而使一切所有,都被贼拿走。

【比丘/比丘尼/苾刍/离染人】:

指出家为佛弟子,受具足戒的人。

男子称比丘,女子称比丘尼。

有四个释义:净乞食、破烦恼、净持戒、能怖魔。

1.净乞食:上于如来乞佛法而精进修行,下于俗人乞信施而清净活命,因此称为乞士;

世间的乞人,若只乞衣食,不乞佛法,不能称为比丘。

2.破烦恼:修行圣道而破众多烦恼,因此称为破烦恼;

3.净持戒:尽此生身形寿命受持净戒,因此称为净持戒;

4.能怖魔:因最终必定入于涅槃能使魔畏惧恐怖,因此称为能怖魔。

【具足戒】:比丘为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。

(九十三)老母捉熊喻

往昔,有一位老妇人,在树下躺着,熊想要来搏击扑打。

那时老妇人绕树奔走而躲避。熊之后追逐,一手抱树,想要捉老妇人老妇人当时急忙合着树按住了熊的两手,熊不能动。

又有一个人,来到这里,老妇人说:你与我一起捉它,杀了平分它的肉。当时那人信老妇人的话,便一同捉熊,既然捉到(按住熊两手)之后,老妇人便舍熊而走掉了。

这人之后为熊所困。如这样的愚人,为世人所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有的人作众多(与真理)不同的言论,既没有道理,又文辞繁重,有众多不正确,最后终究不成道理(与真谛相异),便舍弃放弃,终无成就。后人抓到他,想要为他解释,不能通达其意,反而被其(理论.谬论)所困。

如同那愚人,代他人捉熊,反而自己被害。


(九十四)摩尼水窦喻

往昔,有一人,与他人的妻子私通。还未完毕,其丈夫从外面而来,察觉后站在门外,伺机等到他出来时,便想要杀害。

女子说:我丈夫已经察觉,更没有可以出去之处。唯独有摩尼(水孔),想要令这人从水孔出去。

此人错误理解为摩尼宝珠,于是寻觅求取,而不知在何处。就说:不见摩尼珠,我终不离去。须臾之间,被其丈夫所杀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有人说:生死之中,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应远离断、常二边,处于中道。于此之中过去,可以获得解脱。

凡夫错误理解,便求取世界是有边是无边,以及众生是有我是无我。终究不能观见中道的义理。忽然命终,被无常所杀害,堕入三恶道

如同那愚人,推辞摩尼(水孔)求取摩尼宝珠,被他人所害。

苦】:逼迫身心的苦恼状态。

苦与乐是相对性的存在,若心向着如意的对象,则感受到乐;若心向着不如意的对象,则感受到苦。

【空无我】

空:无“我所”“我所有”

无我:无“我见”

【我所/我所有】:

自身是,自身之外的万物,称为我所有

有我之情者,以为自身之外的事物,都是我所有的。

我见】:

执着于有实我的妄见,于非我之法,妄加执着为我。
1.人我见:
执着于色.受.想.行.识,以五蕴假合的身心,认为是真实的我体。
2.法我见:
声闻.缘觉二乘者,不能了悟诸法的空性,妄计一切法都有其实在体性。
虽得人无我的智慧,犹然自我恐怖畏惧生死。

断见】:

有情众生的身心,见在一个限期之后断绝。

常见】:

见身心皆常住不灭。

边见】:

断见与常见统称为边见,是五恶见之一,这二见不是中道,无常无断才是中道

中道/第一义

中道:指离开二边的极端、偏执,是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。

中道远离一切执着、分别,而无所得。

中道离八邪,而安住于无得正观

中道又称为第一义:

第一:中道是最为究竟的真理,所以为最上,因此称为第一。

义:深有理由,因此称为义,圣贤智者自觉。

【八邪/八迷/八不中道】:
生、灭、断、常、一、异、去、来。
【无得正观/无得中道/八不正观】:
不生、不灭、不断、不常、不一、不异、不去、不来。
这八不,是众生获得或失去的本源。
悟八不,故有三乘众生。
迷八不,故有六道众生。
因悟有高下,迷有深浅,因此有三乘和六道的差别。

(九十五)一鸽喻

往昔,有雄雌两只鸽子,共同生活在一个巢穴。秋天果实成熟时,摘取果子放满巢穴。后来,果子变干减少,唯有半巢在。

雄鸽对雌鸽愤怒说:摘取果子勤劳辛苦,你却独食,只剩一半在。

雌鸽答:我没有独食,果子自己减少。

雄鸽不信,嗔恨愤怒说:若不是你独食,为什么会减少?随即便以嘴啄雌鸽杀之。

没过几天,天降大雨,果子获得湿润,又如从前一样。

雄鸽见到之后,才心生悔恨:它确实没有食,我妄自杀了它。随即悲鸣,呼唤雌鸽,你的生命去往了何处?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心怀颠倒,妄自索取欲求欢乐,不观无常。犯重禁戒,之后后悔,追悔莫及,终究又有什么方法能改变呢?之后唯有悲哀叹息。

如同那愚鸽。

【无常】:与“常住”对称。

诸法生灭迁流,无定实之体,而不常住。

即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。

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,依生、住、异、灭四相,于刹那间生灭,而为“本无今有、今有后无”,因此总称无常。


(九十六)诈称眼盲喻

往昔,有工匠师。为国王务工,不堪忍受其劳苦,欺骗说自己眼盲,便得以脱离劳苦。有其余匠师听到后,便想要自我损坏眼睛,用来躲避苦役。

有人说:你何必自毁,徒受其苦?

如这样的愚人,为世人所笑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为少许名誉和利养,便妄说假话,毁坏清净禁戒。身死命终之后,堕入三恶道

如同那愚人,为少许利益而自我损坏眼睛。


(九十七)为恶贼所劫失氎喻

往昔,有二人作伴,一同行走在旷野中。

一人的帽子和上好布料所做的衣物,被一个盗贼所剥,另一人逃避走进草中。

失帽和衣物的人,事先在帽子里裹了一枚金钱,便对盗贼说:这衣物值一枚金钱,我今日求以一枚金钱赎回衣物。

盗贼说:金钱如今在哪?

他便解开帽子取金钱展示,对盗贼说:这是真金,若不信我的话,如今这草中有好金师,可以去问他。

盗贼后来找到金师,便又剥取了金师的衣物。如这样,愚人帽子衣物与金钱一切都失去,自己失去,又使他人失去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修行(三十七)道品作众多功德,被烦恼之贼,所劫取掠夺。失去善法丧失众多功德。不但自我失去其利益,又使其余人也失去其修道所成的善业。身坏命终,堕入三恶道

如同那愚人,两样都失去。

三十七道品】:

(三十七觉支/三十七菩提分/三十七助道法/三十七品道法)

是追求智慧,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。

遵循这三十七法而修行,即可次第趋于菩提,因此称为菩提分法

分七科如下:

.四念处/四念住。

身念处:观此色身,皆是不净。

受念处:观苦乐等感受,皆是苦。

心念处:观此识心,念念生灭,更无常住。

法念处:观诸法因缘生,无自主自在之性,诸法无我。

.四正勤/四正断。

(1)已生恶,令永断。

(2)未生恶,令不生。

(3)未生善,令生。

(4)已生善,令增长。

.四如意足/四神足。

(1)欲如意足:希望所修之法,能如愿满足。

(2)精进如意足:于所修之法,专注一心,没有间杂,而能如愿满足。

(3)念如意足:于所修之法,记忆不忘,如愿满足。

(4)思惟如意足:心思所修之法,不令忘失,如愿满足。

.五根

根:能生之意,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。

(1)信根:笃信正道及助道法,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。

(2)精进根:修于正法,无间无杂。

(3)念根:于正法记忆不忘。

(4)定根:摄心不散,一心寂定,是定根。

(5)慧根:对于诸法观照明了,是慧根。

.五力能破恶成善。

(1)信力:信根增长,能破众多疑惑。

(2)精进力:精进根增长,能破身心懈怠。

(3)念力:念根增长,能破众多邪念,成就出世正念功德。

(4)定力:定根增长,能破众多乱想,发诸禅定。

(5)慧力:慧根增长,能遮止三界的见惑思惑。

.七觉分/七觉支/七觉意。

(1)择法觉分:能选择众法的真伪。

(2)精进觉分:修众多道法,无有间杂。

(3)喜觉分:领悟真法,心得欢喜。

(4)除觉分:能断除众多见的烦恼。

(5)舍觉分: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。

(6)定觉分:能觉了所发之禅定。

(7)念觉分:能思惟所修之道法。

.八正道/八圣道/八道谛。

(1)正见:能见真理。

(2)正思惟:心无邪念。

(3)正语:言无虚妄。

(4)正业:住于清净善业。

(5)正命:依法乞食活命。

(6)正精进:修诸道行,能无间无杂。

(7)正念:能专心忆念善法。

(8)正定:身心寂静,安住于真空之理。


(九十八)小儿得大龟喻

往昔,有一小孩儿。在陆地游戏时,获得一只大龟。心意想要杀掉,而不知方法。

而问他人:怎么能杀掉?

有人说:你只要扔到放到水中,就可以杀掉了。

那时小孩儿信以为真,就扔到水中。大龟得水之后便离去。

凡夫之人也是如这样。

想要守护六根,修众多功德,不了解方法。

而问他人:以什么因缘,而得以解脱?

邪见、道、天魔波旬,以及恶知识说:你只要放逐心意于六尘(六境),恣意纵情于五欲,如我所说,必得解脱。

如这样的愚人,不仔细思惟,便应用其话语,身坏命终,入三恶道

如同那小孩儿扔龟在水中。

十八界/十八持】:

指在我人一身中,能所依六根,所缘六境,产生六识。

六根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;

(发生认识功能);

六境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

(是认识的对象);

六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;

(产生与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知相对应的了别作用)。

【波旬】:的名字,译为杀者。

因常想要断人的慧命。

【魔天王/魔王】:

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王,常障碍佛道,所以称为魔王。

人勤于修善业想要超越三界生死,而此天王常设障碍,发起种种扰乱的事,令修行人不能成就出世善根,因此称为天魔。是四魔之一。

魔】:有四种:

1.烦恼魔

众多烦恼(贪.嗔.痴)能烦恼毒害身心,因此称为魔。

2.阴魔(五众魔、蕴魔):

五阴(色.受.想.行.识)能生种种苦恼,因此称为魔。

3.死魔

死能断人的命根,因此称为魔。

4.他化自在天子(自在天魔):也称魔王

欲界第六天(他化自在天)之天王,能毒害人的善行,因此称为魔。

外道】:外教、外法、外学。

梵语原义指神圣而应受尊敬的隐遁者。

现指于佛的教导之外而立道者,立于真理之外。

最初是佛的教导相对其他教派自称内道,外道意为正说者、苦行者;称佛的教导经典为内典,称佛的教导以外的经典为外典。

到后世,逐渐附加异见、邪说之义,外道便成为侮蔑排斥的贬称,意为真理以外的邪法者。

此经论是我所造,聚合而喜欢笑语;

多损害正实言说,观义理是否相应;

如同苦毒似于药,掺杂在蜂蜜之中;

药作用是为治病,此经论也如这样;

正法之中的戏笑,譬如那颠狂之药;

佛正法寂静如定,明亮照耀于世间;

如同服药咽下肚,用来滋润己身体;

我如今以此义理,显现生于寂定中;

如同那阿伽陀药,用树叶而包裹着;

取药去除毒完毕,树叶就可以丢弃;

戏笑如包裹之叶,直实义理在其中;

智者取正确义理,戏笑便应当丢弃。

   ----僧伽斯那尊者,造作愚痴(装饰)花鬘完毕。

伽陀药】:不死药。

佛经中记载,此药灵验神奇,价值无量,服过之后能够普遍去除众多疾病。

同时,阿伽陀药也是我国中医里记载的一剂可治疗多种疾病的真实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