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anced search
Related Searches: Bluetooth, Virtual Reality, android, smart phone, mtk, smart watch, Keyboard, OPENBOX View all
Picture of 无量寿经 第37集

无量寿经 第37集

SKU: FS9101744
佛告诉阿难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,他们有发心——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些人总的分为三类,就是上辈、中辈和下辈
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.
     

无量寿经(第37集)
刘素云老师
2018年4月22日
尊敬的各位同修:大家好!阿弥陀佛!
今天咱们学习第二十四品经文,这品经文的题目是:
【三辈往生第二十四】
这一品经文非常重要。主要是讲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随着念佛功夫的浅深,有各种不同的品类,佛把这些品类归纳为三大类,就是上辈、中辈、下辈。
我们从这部经里得到一个纲领,是什么因缘成就了这不同的品类呢?这个总的纲领就是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因为往生的条件就是这一句,所以这一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总纲领。
往下看经文:
【佛告阿难。十方世界诸天人民。其有至心愿生彼国。凡有三辈。】
这几句经文,我们看一看,主要是说什么意思:
佛告诉阿难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,他们有发心——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些人总的分为三类,就是上辈、中辈和下辈。
我们看这一句经文:
〖十方世界诸天人民〗
西方世界是三辈九品,这个不是专对我们说的,是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的共同现象。
“诸天人民”是指六道众生。这是告诉我们范围都包括哪些。
下一句经文是:
〖其有至心愿生彼国〗
这个“至心”就是真心、菩提心,就是觉悟之心,是真正的觉悟,知道我们无量劫来,在六道里生死轮回太苦,我们这一生要是不往生,来生比这一生还要苦得多得多。
怎么知道来生比今生还要苦得多得多呢?
我们自己想一想,我们每天从早到晚,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,我们每一天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到底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?来生去哪一道,你不用问别人,问你自己就知道了。你的恶念和善念、净念,一比较,你就知道你来生应该去哪一道了。
《地藏经》里面是这样说的“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”。这句话讲得一点不过分。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,我们就会生起恐怖之心。恐怖之心是什么?你会害怕的。现在呢,我们遇到了一条生路,能够免堕三途,造的重罪可以不受报,你说我们是不是太幸运了!如果没有遇到这一条生路,那我们真是死路一条,必堕三途无疑。
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条生路,一心一意求生了,众生一发“至心”,十方诸佛皆来赞叹,一切龙天善神都来保护你。因为至心一发,你就成佛了,你就不是凡夫了。现在就等于是后补佛、预备佛,一往生就成佛了。
你说诸佛如来怎么能不赞叹你!
所以“至心愿生彼国”这一句很重要。
有的人抱着侥幸的心理,经上不是说,临终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吗?那现在不用着急,等我临终的时候,我念一句、念十句阿弥陀佛,我就往生了。
我这样跟大家说,你们可以到医院里去看一看,看什么?看那些要死的人,有几个人头脑是清醒的,能够念一句、十句阿弥陀佛?他们连自己的家亲眷属都不认得,哪还有一点点往生的希望呢?
真正知道“生死事大”,“轮回恐怖”,这才是真正觉悟。
大家看广钦老和尚,老人家临往生前的七天,他不是“念”了七天阿弥陀佛,而是“喊”了七天阿弥陀佛。你想,这么一位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,都是“至心念佛”,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?怎么能与老和尚的修行功夫相比?
我在这里真诚地提醒同修们,起心动念就是念佛,就是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。
什么都不想你就会成就的。所以不要存侥幸的心理。
看下面一段经文:
【其上辈者。舍家弃欲。而作沙门。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修诸功德。愿生彼国。】
从现在开始,大家一定要注意,精力要集中。因为从现在开始往下说,就是上辈、中辈、下辈往生,需要具备什么条件。具备这些条件,往生者,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。他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处。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地往下听。
刚才这一段经文,我们先看〔舍家弃欲〕这个名词。
家有四种:
一,田宅之家。
二,烦恼之家。
三,三界之家。
四,生死之家。
家有这么四个类型。这里的“舍家”是指舍弃这四种家。
“弃欲”是指远离种种欲望。
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来,舍家不是说你从那个田宅之家出来了,那就算舍家,是要舍这四种家。
〔沙门〕:这里是指“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”的修行人,叫沙门。
〖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〗
这是九法界众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本条件,就是要发决定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心。
这里面我重点说“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”
我们注意听,无论是上辈往生,还是中辈往生,还是下辈往生,这一条是必须具备的,是总纲。
〔修诸功德〕就是修行六度波罗蜜等菩萨行法,叫修诸功德。
我们先来看第一类。不是分三类嘛,我们现在看第一类,上辈往生者修学的纲领,就是上面这一段经文。每句经文都含有深刻的意境。
比如说,第一句
〖舍家弃欲〗
对这一句有同修有误解,认为上辈往生是出家人的事儿,在家人没份儿。这个认识属于一种误解。
如果说你以为一定要出家才行,大家想一想,本经“德遵普贤第二”,经文开端举了“贤护等十六正士”,这些人都是在家的等觉菩萨,跟观音、势至、文殊、普贤的地位是平等的,这十六位正士都是在家人,是在家的菩萨。“上品上生”怎么能没有在家人的份儿呢?
所以对这一句,我们千万不要有误会。
比如说,刘素青老菩萨是在家居士,她是上品上生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。这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实际例子。
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
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,出家人有份儿,在家人同样有份儿。
佛在经论里,给我们讲有四种“家”,也有四种“出”。
佛法的四种家:
一是田宅之家,这就是什么呢?就是大家观念中的妻子、儿女、财产、房屋、田地、不动产等等,这些就属于田宅之家。
第二是烦恼之家,我们大家都知道。
三是三界之家,六道轮回之家。三界之家也就是六道轮回之家。
四是生死之家,这是超越三界之外的生死。
佛不是要我们出田宅之家,而是要我们出烦恼之家,出三界之家,出生死之家。也就是说,佛要让我们证果,必须都要出这个家。
“出”也有四种。家有四种,出也有四种:
一种是身出心不出。
这样的出家人,身出了田宅之家,心里依旧贪恋五欲六尘,希求名闻利养,这是身出心不出。
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。
即在家居士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都有。他们皈依三宝,依教奉行。虽然是身在家,有田宅,有妻子儿女,但是他的心地清净,对于家宅,对于五欲六尘,并不沾染,这叫心出身不出。“贤护等十六正士”就属于这一种——心出身不出,在世法中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,一样证得等觉菩萨的果位,上品上生。
第三种是身心俱出,就是身心都出家了。
佛门古今的祖师大德,为出家人做好榜样的,就是这样的人,就是身心俱出。
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。
这不是指普通人,是指我们在家居士,而这些在家居士,不是真正的学佛人,他是身也不出,心也不出。
这里有两种出家是正确的,两种出家是不正确的。哪两种是正确的呢?是心出身不出,这是一种;第二种身心俱出。这两类都是上品上生。
看下一句:
〖舍家弃欲〗
这个“欲”是指欲望,也就是希求。有希求,就有求不得苦。因此我们对世间的希求都放下,对佛法的希求也要放下。“弃欲”,包括世出世间一切希求都要放下,才能得到清净心。
下一句:
〖而作沙门〗
“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”的人,就称作沙门。这个“沙门”不一定是指出家人,在家人要是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也可以称作沙门。
上辈往生,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。在这个基本条件下,一定要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这样才能相应。
看下面五句经文:
〖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修诸功德。愿生彼国。〗
这五句经文,是修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原则。
因为上、中、下三辈往生,上自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都离不开这个原则。这五句具足信、愿、持名三资粮,所以说这五句经文是非常重要的。
〔修诸功德。愿生彼国。〕
修什么样的功德?念经、念佛的功德。就是专念《无量寿经》,专念阿弥陀佛。
念《无量寿经》的功德,念阿弥陀佛的功德。
自己专念,也要劝人专念。把专念的好处,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。
〔发菩提心〕就是清净心。
〔一向专念〕就是平等心。
〔阿弥陀佛〕就是觉悟的心,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
清净是戒,平等是定,觉是慧。三学都具足了,你三宝也就都具足了。
看下面一段经文:
【此等众生。临寿终时。阿弥陀佛。与诸圣众。现在其前。经须臾间。即随彼佛往生其国。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。智慧勇猛。神通自在。】
看〖此等众生〗
这个“此等众生”他指的是哪些呢?就是说他的范围是什么?指念佛功夫成就了,生死自在了,来去自由的众生,都包括在这“此等众生”这个范围里。
他们的往生有两个说法。第一个说法是寿命到了,阿弥陀佛前来接引;第二个说法是他自己想去,佛来接引。是两层意思。
〖经须臾间〗
这句经文,是告诉我们往生的速度之快。
娑婆世界距离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,在凡夫的心目中真是个天文数字。实际上虚空法界,没有时间,没有空间。
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佛来接引时,往生者已经入一真法界。佛光一照,就提升到无限的空间。
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三维空间。大家想想,佛光一照,就提升到无限的空间。所以,须臾之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在七宝池中莲花化生。化生的身相,和阿弥陀佛、和诸大菩萨完全相同。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!
看下面两句经文:
〖智慧勇猛。神通自在。〗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智慧、德能几乎全部恢复,这非常的稀有难得。这应该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。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实在是难信之法。为什么?因为果报殊胜到这种程度,这是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。
我们是一介凡夫,但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的境界,就和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完全一样了。这真真是不可思议!真真是难信!
请看下面一段经文:
【是故阿难。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。应发无上菩提之心。复当专念极乐国土。积集善根。应持回向。由此见佛。生彼国中。得不退转。乃至无上菩提。】
这一段经文,就是佛再一次叮嘱、劝勉我们,你看到前面所讲的无比的殊胜功德利益,我们要想在这一生能够见阿弥陀佛,能够亲近阿弥陀佛,就应当“发无上菩提之心”。你一定要发心,一心一意地专求净土。我在这一生什么都不求,就求生极乐世界。如果你就只有这一个求,佛劝勉我们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绝对没有第二念。一句佛号就是一部圆圆满满的《无量寿经》。
下面两句经文是:
〖积集善根。应持回向。〗
专念是正行,修善是助行。
特别要注意这“善根”两个字。不是“积集善根”嘛。
世间法的善根,是于一切法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
佛法的善根是勇猛精进。有区别。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“净念相继”。
净念相继是菩萨的善根。不夹杂、不间断是积集善根。
〔回向〕是一个方向,一个目标,决定求生净土。
下面这两个字〔由此〕是指什么说的?是指上面所说的因缘。
依照这个方法修行,在这一生中一定能够见佛。见到阿弥陀佛了,当然你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一定是圆证三不退。
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所有的一切经论里都没有,十方一切诸佛国土也都没有,是找不到的。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,又当面错过了,就是罪过。
大家注意听这句话,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,又当面错过了,就是罪过。“罪过”两个字已经说得很重了!
以上所说的是上辈往生。
大家回去认真地把这一段好好地再看一看。
这就是上辈往生是什么条件。就是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够上辈往生。
下面说中辈往生,看这一段经文:
【其中辈者。虽不能行作沙门。大修功德。当发无上菩提之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随己修行。诸善功德。奉持斋戒。起立塔像。饭食沙门。悬缯然灯。散华烧香。以此回向。愿生彼国。】
这里面有一个词“饭食沙门”,那个食(食品的食)在这里念sì,“饭食沙门”不能念成“饭食(shí)沙门”。
看这几个词语:
〔斋戒〕:“斋”是清净心;“戒”是身口意遵守佛的教训,没有过失。
〔起立塔像〕就是塔寺、道场。“像”是佛像。“起立塔像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建立道场,塑造佛像,引申为培养佛教人才,弘法利生。所以起立塔像,含有好几层意思,我们不要把它弄混淆了。尤其是最后一个意思,引申为培养佛教人才,弘法利生。
下面看〔饭食沙门〕:“食”,我刚才说了,食物的食要读“sì”的音;“沙门”在这里是指出家人。“饭食沙门”就是以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四事供养出家人,就叫饭食沙门。记住,是“四事供养”,不是“事事供养”。
下一句〔悬缯然灯〕:“缯”是幢幡,“悬缯”是表示弘法利生。这个“然”和那个燃烧的“燃”,是一个意思;“灯”是佛前供的供具。“然灯”是什么意思?表示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。牺牲自己,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思,这叫然灯。
下一句〔散华烧香〕:这个“华”,和我们平时说的“花果”那个“花”是一个意思,“华”是表修因的。“散华”是什么意思?是庄严道场,表修习、示范、布施佛法,庄严社会的身行。这个“香”是表“戒定慧真香”。“烧香”是净化空气,表以戒定慧真香,净化自己的身心环境。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看,还要看它的深刻含义。
下面说,中辈往生的有业障,不像上辈往生的,把业障都抛弃掉了。中辈的还舍不得,不能把这个业障舍得干干净净。
〖虽不能行作沙门。大修功德。〗
这两句话呢,是说中辈往生的心愿、行持比不上上辈,可是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他做到了。这一句非常要紧,千万千万不能疏忽,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。
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,中辈往生的人,因为他的业障没有完全舍弃干净,他的修行比不上上辈往生的人,但是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,他做到了。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,上辈往生的,缺不了发菩提心、一向专念,中辈往生的照样缺不了这一句话。
我们要求生净土,一定要“发菩提心”,一定要“一向专念”。
下面两句:
〖随己修行。诸善功德。〗
经文所说的,都是中辈往生的人他们的修因。他们的修行也不简单,用一句话说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一定要明白经文的意思,否则,“依文解义,三世佛冤”。你把经义解错了,三世佛都喊冤枉。随分随力,积功累德,这就是“随己修行。诸善功德。”。
尽心尽力地去做,做得自己心安理得,这就是圆满的功德。超过自己心力之外的,勉强地去做,就会生起烦恼。这就不对了。
比如,有人想做功德。自己没有钱,就到处借钱去做。有的人看别人做了什么,自己不具备条件,也硬要攀比着去做。比如说,佛门里的化缘,佛在世的时候没有这个,佛法传到中国时也没有。
因为攀缘则不清净,随分随力去做,你的心是清净的。我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,这就功德圆满了。超过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,这就不圆满,是有欠缺的,这都是在造业。
佛的标准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如果你的心不清净、心不平等,这与佛法不相应,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。
大家一定要听明白,你这样做,是变成了世间有漏的福报。虽然有福报,但是它有漏。有漏的福报很麻烦,这是老法师告诉我们的,将来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没完没了,纠缠不清。所以,这样的福报你希望得到吗?佛弟子有智慧,决定不搞这样的事情。
无论做什么事情,只要真心实意、尽心尽力去做就好。
我记得,我曾经跟大家说过,十几年前,五大连池的钟灵寺住持上觉下悟法师建钟灵寺。他是我第一个接引我进佛门的皈依师。因为师父要建寺院资金短缺,老人家是到处化缘。我看着师父到处化缘我很心疼,我怎么能帮帮师父?但是我又曾经发过这样的愿:我过去不化缘,现在不化缘,将来永远不化缘。这与我想帮师父的想法,就有冲突、有矛盾。如果我自己有钱,那就什么都别说了,我一定会给师父的。因为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,我帮不上师父,我心里觉得愧疚。
所以后来就这件事情,我向净空老法师请教,我把这个事情跟师父说了,我说:师父,请您告诉我,我应该怎么办?老法师是这样回答我的,说:既然你发了不化缘的愿,那还应该兑现这个愿。
从那以后,我的心不再纠结了。去年,2017年,是觉悟法师往生五周年,我曾经写了一篇《祭师文》,来怀念我的恩师——上觉下悟法师。
下面看这句经文:
〖奉持斋戒〗
看到这一句有人又产生疑惑了,有人以为奉持斋戒就是过午不食,要持戒。佛听到都摇头了。因为什么?你又依文解义了。
形式上的持戒、持午,这是小乘佛法。
念佛法门乃是圆中之圆,顿中之顿。
这里讲的斋与戒与小乘的斋戒不一样。这个“斋”是清净心,这个“戒”是没有过失,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这叫戒。
怎么样“奉持斋戒”呢?老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奉持斋戒。
这回大家听明白了吧,什么叫奉持斋戒。
下一句:
〖起立塔像〗
是指建立道场。
“塔”是塔寺、道场的意思。“像”是佛像,道场里供养佛像。
今天的科技非常发达,最好的塔寺是什么?就是电台、电视台。如果你建一个佛教的电视台,二十四小时讲经、说法、念佛,这样的佛法才能够普利众生,这是“起立塔像”。
不要误会了,不是几个人弄个小庙,建个道场,过了不几天就变质了。因为什么?信众多、供养多,什么问题都出来了。
古人说得很有道理,建道场的时候,大家都热心地出钱、出力,都是菩萨。道场建成之后,菩萨都变成了罗刹,争名夺利、天天吵架。这样的道场,还不如不建的好。
下一句:
〖饭食沙门〗
这里的“沙门”是指出家人。
对于真正发心修道的人,我们要供养他,使他的生活没有忧虑,所谓“法轮未转食轮转”。清苦的生活好。衣食住行,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,没有后顾之忧,身安道隆,这样可以专心办道。这是供养。
“饭食沙门”,我们要依佛制“四事供养”——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。这样的供养,是正确的,是如理如法的。
看下面两句:
〖悬缯然灯。散华烧香。〗
这两句真正的意义是宣传佛法,真正的意义是宣传佛法。
下两句:
〖以此回向。愿生彼国。〗
这是将日常所修的功德,都回向求生净土。
以上我们说的是中辈修行的方法。
中辈往生的人,他们临命终时,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,这些人往生的时候,阿弥陀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。
看这一段经文:
【其人临终。阿弥陀佛化现其身。光明相好。具如真佛。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。摄受导引。即随化佛往生其国。住不退转。无上菩提。功德智慧。次如上辈者也。】
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:
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在他的面前。虽然是化身,但是光明相好与佛的真身没有两样。又有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们前后围绕,都示现在往生者的面前,摄受导引他。这个时候,往生者即随化佛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往生以后,也住不退转无上菩提。只是他的功德和智慧,要比上辈往生的人差一等。
这是中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。
我们看这个词〔功德智慧〕:这个指什么?是指断惑的功夫,这个“功”;这个“德”呢?是往生后的品位。“智慧”是从自性中流出来的真实的智慧。
中辈往生,和上辈往生临终的情形相仿佛。一种是寿命到了,就是报尽往生,舍报了。另一种情况,就是修行的功夫成就了,可以自在往生了。虽然他还有寿命,他也可以不要,也能生死自在,想走就走。
佛与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及海会菩萨们都来接引。经上虽然讲的是化佛,来接引的是佛的化身。如果佛没有无量无边的化身,怎么能同时接引十方无量世界、无量无边的众生呢?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,报身、应身、化身实际上是一身。
与佛同来的这些大众,一定是跟往生者有很深的关系。如果没有关系,他们不可能随佛一同来接引。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圆证三不退,一生当中决定证得无上菩提,这个果报的殊胜,是不可思议的。
这一类的人(就是中辈往生的人),他的功德智慧比上辈要差一点。
“功”是修行的功夫,就是他的修行功夫,比不上上辈往生的。所以功德智慧比上辈的差一等,但是没有说他的福德次于上辈。这里说的功德差一点,福德没有差。所以说,中辈往生的人,他的福报、神通、道力,差不多是平等的。为什么?这是佛力的加持!
那“功德智慧”怎么样区别?
“功德”是讲断惑。佛说众生的业惑有三种:见思、尘沙、无明这三种惑。比如我们念佛往生,是一品惑也没有断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可以说,我们的功德智慧是最浅的。
假如我们把见思烦恼断了,本性里透出来的智慧,决定比没有断惑的人要多得多。就是我们只要透出来一分自性里的智慧,那我们就比没断惑的人,那个智慧要多得多。由于断惑的程度不同,功德也不一样。
见思烦恼断了,这个断是功夫,这个“德”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,不是在凡圣同居土,他得的果报比凡圣同居土要殊胜。这是断惑证真的果报。相好光明、寿命长短的福报,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,都是平等的。这在十方世界都不平等,唯独在极乐世界是平等的,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世界,所以诸佛赞叹。
那么如果是理一心往生的,那功德就更加殊胜了,他的智慧如同诸大菩萨,没有两样。
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想提升品位,一定要从断烦恼修起,一定要把烦恼、妄想、习气断掉。
往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一向专念。
老法师经过多年的观察,说:一个人念佛,成功的多,没有障碍,没有干扰。
说:一个人一个道场,一个道场就一个人,精进不懈、死心塌地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会把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都念掉,他得一心不乱。我们凡夫看不出来,他自己明了。这样的人修行一定成就!
我记得前面我曾经说过,老法师告诉我们说,一个人一个道场,就是这个道场就你一个人,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,成就得快,成就得多。
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,独修比共修成就要快、要多!
接着往下看,下辈往生的:
【其下辈者。假使不能作诸功德。当发无上菩提之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欢喜信乐。不生疑惑。以至诚心。愿生其国。】
这一段经文就是说:下辈往生要具备什么条件。要具备什么条件呢?就是“发无上菩提之心。一向专念。阿弥陀佛。”
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,上辈往生也要具备这个条件,中辈往生还要具备这个条件,下辈往生照样要具备这个条件。所以说,这是总纲。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总纲!
下辈往生的这一类人,假使不能像前面上辈和中辈往生的人一样修诸功德,还是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。能欢喜、信受、爱好、修学这个法门,毫无疑惑,并且以真诚的心,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。
我们可以看一看,有区别。就是下辈往生的人,除了发无上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外,这个条件,能欢喜、深信、爱好、修学这个法门,毫无疑惑,并且以真诚的心,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。这是下辈往生和上辈、中辈不同的地方,这是下辈往生的几个具体的条件。
下辈往生的人,如果你没有像前面讲的“奉持斋戒。起立塔像。饭食沙门。”但是他们有心、有愿,看到别人做功德,合掌欢喜,恭敬赞叹,这就等于他自己在修功德。所以说,念佛的人,有能力把阿弥陀佛多生多劫的功德,转变成自己的功德,那么别人修习的功德,你也能把它转变成你自己的功德。
佛法的修行全在用心,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。三辈往生实际都是在用心,不善用心的就是下辈,善用心的就是上辈。
什么是不善用心呢?那大家听到这儿,谁不想善用心呢?善用心就上辈往生,不善用心就下辈往生。
那就讲讲什么是不善用心。
看到别人的功德殊胜,他嫉妒、破坏。要知道,别人的功德,一点儿也没有损坏,你把你自己的功德完全破坏掉了,而且你自己造作罪业,这就是不善用心。
比如,弘法利生的事是功德,我们对于讲经说法的法师,能障碍吗?我们决定障碍不了他,破坏不了他。能破坏的是什么?是把众生闻法的机会破坏掉了、断掉了。对于法师来说,一点儿损失都没有。
断绝众生的法身慧命,这个罪比什么都大,决定是堕阿鼻地狱的!
所以我在这里告诉大家,千万不要障碍讲经说法的法师们。
看下面几句话:
〖欢喜信乐。不生疑惑。以至诚心。愿生其国。〗
这是下辈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。
再说一遍,“欢喜信乐。不生疑惑。以至诚心。愿生其国。”
下辈往生的人,你对于念佛法门,对于阿弥陀佛,对于西方极乐世界,要真正地生欢喜心,真正地深信不疑。
这个“乐”就是爱好的意思。
非常爱好念佛法门,修学念佛法门,丝毫怀疑都没有,用一颗真诚心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只要你具备这样简单的条件,就足够了,就够你下辈往生了。
下面看这几句经文:
【此人临终。梦见彼佛。亦得往生。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。】
这就是说下辈往生的人,他往生的时候,阿弥陀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。
此人临终时,见到佛来接引,感觉就像梦中一样,这和中辈和上辈都有区别了。下辈往生的人,佛来接引他,他就感觉像梦中一样,他也能够往生极乐净土。所得的功德智慧,次于中辈往生的人。
这是下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。
我们看看这个关键的词〔梦见彼佛〕:这里的“梦”不是说真的在做梦,而是说临终时佛来接引,感觉就像梦中见到佛一样。
平时我们一听“梦见彼佛”,那就是做梦梦到佛了,佛是在梦中来接引的,不要误会。这个是说,这个梦,不是说真的在做梦,而是临终佛来接引,临终者他感觉自己好像在梦中一样。这样修行的念佛人,他在临终的时候,我们还用这个词,梦见阿弥陀佛。
当然在下辈往生里,这个功夫啊也有浅、也有深。功夫深的呢,他也能够预知时至,也见到佛来迎。那下辈功夫往生的,只是梦见,这里的梦见不是做梦。“梦见”是说他临终见到佛,就像梦中一样,不是那样的清楚明白。换一句话说什么?下辈往生的人到他临终的时候,他见到佛以后,他没有办法告诉家人,他说不出来话。这又和中辈往生、上辈往生,又有区别了。
我们在送往生的过程当中,也能见得到。比如说,我在送往生的时候,见到有的确实是往生了。我从他什么地方看出来呢?一个是他预知时至,这一条是最重要的;再一条,他临终之前那个表情动作,就是他见到佛的动作,高兴、笑,有时候还能用手指一指。这都是他见佛的具体表现。
下面看这一段:
【若有众生住大乘者。以清净心。向无量寿。乃至十念。愿生其国。闻甚深法。即生信解。乃至获得一念净心。发一念心念于彼佛。】
这一段的内容和上面又不一样了,上面是说的上辈、中辈、下辈往生,是指专修念佛法门的。
我刚才给大家读的这一段经文,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:
首先看〔住大乘〕:是指平时不是专修净土,而是一门深入修学大乘其余法门的一类众生。注意了,这个内容不一样了!“住大乘”不是专指修学念佛法门的,而是一门深入修学大乘其余法门的一类众生。注意这里有一个词“一门深入”。一门深入,所以修学其他大乘的法门,也要一门深入。
下面一句〔乃至十念〕:乃至十念就是说至少十念。这里的十念,有平时十念和临终的十念。
〔闻甚深法〕是指听到念佛往生,平等不退成佛的法门,叫闻甚深法。
下一句:
〖若有众生住大乘者〗
“住”是指安心住在大乘佛法中。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,成功的秘诀是一样的,就是一个字“专”。
下面几句:
〖以清净心。向无量寿。乃至十念。愿生其国。〗
这几句经文是说往生净土的条件。就是不专修念佛法门的,他是修大乘佛法其他法门的,但是他做到了一门深入。这样的往生净土的条件,就是刚才这四句话。
“向无量寿”,就是向阿弥陀佛。这些人跟修行净土的不一样。净宗是一向专念是正修。助修也是念阿弥陀佛,正助双修都是念阿弥陀佛。
修学大乘其他法门的,他们的正修不是念佛,是依自己宗派法门的修学,而把念佛当作附带的,这就是兼修念佛法门。这就是专念和他们不专念的区别。
下面一句:
〖闻甚深法〗
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法。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里,是第一甚深法,没有比这个更深的。正因为这个法门太深,所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。
古德常常这样地比喻,等觉菩萨观看这个法门,犹如隔罗见月。这个“罗”是什么?是罗纱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等觉菩萨看这个法门,就等于像隔着罗纱看月亮一样。什么意思?影影乎乎,看不清楚的意思。
这些修学大乘的人,他们听了念佛法门之后能生信心,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。因为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。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讲的,是对“住大乘者”而说的。这个理念我们要清楚,就是这个难信哪,不是对普通人说的,是对那些住大乘者而说的。因为修学大乘的人,他们还没有见性,还没有大开圆解,他有法执,有法执对这个法门很难生起信心。他能够把这个执著放弃,能够相信净土念佛法门,是具有很大的善根,这不是偶然的,我们对他们应该欢喜赞叹。
下面两句:
〖乃至获得一念净心。发一念心念于彼佛。〗
“一念净心”非常重要,这是修大乘其他法门的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重要的条件,而且是缺了不可以的。就是这四个字,“一念净心”,这是最低的修学标准和修学方法。
在他临终的时候,有善友劝他念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有的,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念过佛,是修学别的法门的,临终有人劝他念佛,他就生欢喜心,他就能够接受,而且能够生起信心,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最后一念只要是阿弥陀佛,就能往生!
从这里可以看出来,净土念佛法门,广大无边,普度一切众生。
看下一段经文:
【此人临命终时。如在梦中。见阿弥陀佛。定生彼国。得不退转。无上菩提。】
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,不修净土念佛法门,修学大乘其他法门的人,他们有一念净信,所以他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他的往生情况是怎么样呢?是这样的,这一位平时修学大乘的人,临命终时,以他平时的修学功夫,回向求生净土,佛与圣众也一样来接引他。他的感觉是什么样儿呢?也像下辈往生的人差不多,他的感觉,也是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,也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,得不退转,证得无上菩提。
我们现在讲净化世间,从哪里做起?必须先从净化自心做起!
现在大家提倡人间净土,净化人心,为什么做不到?原因是我希望你净化,我不希望我自己净化。如果每个人都去净化别人,不净化自己,这个世间怎么能够得到净化?
一个人心清净,一个人的净土就现前;大家的心清净,共业的净土就现前。所以,一定要从自身做起,从自心做起,这才是正确的。
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,就是一念净心所现的法界,只要念佛念到一心,一发愿,一念、十念都决定往生!
这一品经文讲完了。
下面说说这几个重点。
第一个重点,“三辈九品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纲领是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这一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总纲领。上辈、中辈、下辈,都离不开这一总纲领。
第二,三辈往生的条件有同有异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这是三辈往生必须具备的共同条件。共同条件是这个。
那不同在什么地方呢?
“上辈往生”,要“舍家弃欲。而作沙门”,要正确理解“舍家弃欲”的真正含义。这里的“家”指田宅之家、烦恼之家、三界之家、生死之家,舍家是指舍这四种家。
上辈往生,在家人有份儿,不要误解上辈往生一定要出家才行。上辈往生,出家人、在家人同样有份。
上辈往生,临寿终时,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,现在面前,在极短的时间内,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,在七宝池莲花中化生。
“中辈往生”,是随自己的条件积功累德,以这些功德回向西方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。中辈往生时,阿弥陀佛的化身,示现在他的面前,摄受导引,即随化佛往生极乐世界。
“下辈往生”,能欢喜、深信、爱好、修学这个法门,毫无疑惑,以真诚心回向发愿,求生净土。下辈往生,临命终时,见到佛来接引,感觉就像在梦中一样。其实不是真的在梦中。
以上三辈,是指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,就是专中之专。
“一心三辈”,是指平时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,但是他能够一门深入,修学大乘法的其他法门,临终一念净心,欢喜,接受,生起信心,愿意求生极乐世界,最后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。佛与圣众前来接引,感觉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。
净土法门,广大无边,普度一切众生,这真是圆中之圆!
重点我就说完了。
这一节课的交流就到这里。
感恩大家!阿弥陀佛!
祈愿:
世界和平,国泰民安,
风调雨顺,灾厉不起,
正法久住,法轮常转,
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
普为父母师长、冤亲债主以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回向: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
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
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
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