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anced search
Related Searches: Bluetooth, Virtual Reality, android, mtk, smart phone, smart watch, Keyboard, OPENBOX View all
Picture of 南山律在家备览  忏悔篇导读 讲记02

南山律在家备览 忏悔篇导读 讲记02

SKU: FS9101716
弘一大师遗著—— 《南山律在家备览》 五浊恶世,光芒再现。
Reproduction is welcome and allowed for free circulation only.
     

南山律在家备览》

忏悔篇导读  讲记02

主讲法师:因法师

201501上海斋戒

 

我们接着讲上一课的内容,就是说忏者“现报即受”,我们刚刚介绍完了供养三宝。

接着呢,我们看到第四个“常自呵责”“呵责”不仅是呵责过去的这个罪业,所忏悔的这个业,同时呵责一切的习气。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在修忏的时候,平常的时候也是一样,要有惭愧心、忏悔心,这个很要紧。

各位看那个稻子稻穗,它长得越饱满,这个稻穗垂得越低;一个修行人也是一样,我们看到一个修行人他修行上路不上路,实际上跟他一个人的这个气质有关,从他的气质上可以表现出来。如果说你这个心中很高傲:“我这个很努力地修行呐;我修得不错奥;我忏悔也很精进……”,你认为你在忏悔很精进,你认为……这样的想法的时候,还是随顺了我执。那这样的忏悔,纵然事相上很精进,但是要忏悔真正的清净,那不容易。因为罪业都来自于我、我执嘛。

所以我们在修忏的时候,内心必须是低姿态,而且有那种惭愧心相应、忏悔心相应的。你看就像弘一大师,或者像我们台湾的广钦老和尚,他那个修行修得很好的人,他的表现在外在的都是很调柔、很谦卑的。这个为什么呢?他内心常常会有惭愧心、忏悔心,知道我们有很多不足的地方。所以呢,你忏悔要得到清净的话,还有个很重要的:常自呵责。呵责自己的罪业、习气。不是往外看哪:“很用功地忏悔,我很精进地忏悔啊,那你们都是罪业众生啊……这样子的话,没办法忏悔清净的。只有很认真地看你自己的问题,然后与惭愧心、忏悔心相应的这种忏悔,那么才会真正地相应。所以第四个“常自呵责”这个也是很重要。这个平常的心态,要注意自己的心态:我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常常跟这种惭愧心、忏悔心和谦卑的心相应呢?这个很重要,因为这些都跟无我相应,这个都是跟罪业的根本——我执相违背的。第四个“常自呵责。”

因为这样的忏悔,结果呢“今世头目等痛”这样子的忏悔之后,结果还会有今生的头痛啊、眼睛痛啊,或者身体的疾病;或者甚至“横罹死殃”就是意想不到的这种灾祸,甚至于丧失性命;或者受到“鞭打”或者“饥饿”的痛苦等等。

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有信心,知道实际上这个是重报轻受。也就是说,你真的能够“忏悔发露,供养三宝,常自呵责”这些你都能够很如法地在做。如法地做了之后,结果反而会有些障碍现前。这个时候呢你不要觉得说:诶,怎么?我是不是我的业障太重哪,或者是不是三宝不灵哪?不要这样想。你要想:这是重报轻受。本来你要到地狱的罪业,经过你这样虔诚恭敬地忏悔之后,然后呢,它就把这个地狱的罪业,转成今生的一点点痛苦而就结束掉。

那么明天早上早课后,我会带各位观修地狱道的痛苦。各位要是了解地狱的痛苦之后,你再想想:我透过忏悔,能够重报轻受,你就觉得有价值了。

所以并不是说你修行之后一定不会生病、一定不会发生车祸,这倒未必。但是呢,你如果真正的很认真地修行,而发生这些灾祸的时候,那就是重报轻受。你看有很多修行修得很好的,古代也好,现代也好,这个大修行人他们到后来,甚至到老来,也可能会生病,甚至也有可能会生重病;但是呢他们的心还是保持在正念当中,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就是重报轻受,所以他们的心呐都是很淡定,不会起烦恼,所以我们要知道。相对来说,第二个:

不忏者生报方受--若不修身戒心慧,反上诸法,增长地狱。

相反的,你如果“不修身”还有这个“戒心慧”这个心就是定,你不修身,不修戒定慧。什么叫修身呢?就是观这个身是无常,破除我们对色身的执著。修身、然后修戒定慧的话,不去忏悔的话,那么“反上诸法”结果的话,只会“增长地狱”的这个果报而已。

所以以上我们就是介绍忏悔的重要性。

那么知道重要性之后呢,接着我们看到甲四的行法。知道重要性之后,当然再来就是要实践了,所以这个地方介绍实践的方法。

甲四、行法

乙一、化制通局

行法当中分为三段:第一段,乙一化制通局,就是说忏悔的方法有化教的忏法、有制教的忏法。

我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化教,什么叫制教。所谓化教的忏法,就是根据经论里面的开示,然后比如说来拜大悲忏呐,梁皇忏呐这些的,这都属于化教的忏法。那么制教的忏法呢,就是根据律藏里面告诉我们这个各式各样的忏悔的方法,这是制教。好,那么这个化教跟制教的忏悔方法我们先知道。

然后呢,我们看这个化制通局。就是说化教跟制教它们各有通,通于什么样的境界。局,局限于某个部分。我们来介绍一下,我们看到这个表:

化教—二忏通大小乘—通被二众—具兼两忏—所犯罪通悔三世—总牒十业

制教—局小宗————局道众——局事行——局现犯—————局名体

化教就根据经论的,化教“二忏通大小乘”“二忏”就是事忏跟这个理忏,这个事忏跟理忏分别通于大乘跟小乘,我们待会后面也会介绍化教当中的事忏跟理忏。

事忏跟理忏就是说,如果说当你在拜忏的时候,还有人我对待、人我的差别:我,良因师,在虔诚恭敬地礼拜八十八佛。有我、有八十八佛,这种相对待,没有跟二空智慧相应的话,就是一种虔诚恭敬的心,这样也很好,那么这个叫事忏。那么理忏就是说,你在修忏的时候,拜佛的时候,修忏的时候,同时跟我空、法空的智慧相应,这是理忏。这个就是事忏跟理忏。

事忏跟理忏都是通大小乘。比如说大乘的这个事忏。大乘的事忏就是,比如说拜八十八佛、拜大悲忏,这个就是大乘的事忏。小乘的事忏是什么呢?比如说,就像《阿含经》里面佛陀说,如果一个比丘犯了这个淫戒。犯了淫戒之后就观想,除了依着律藏来忏悔之外,同时观想女众女根好像毒蛇口一样,然后生起厌离心,这个是小乘当中的事忏。或者律藏讲,就是说比丘要是犯了戒,除了忏悔之外,再来呢,就是扫厕所。透过这个扫这个大众僧的厕所,那么可以帮助灭罪。因为扫大众僧的厕所,这个是有大功德的。同时,扫厕所、这个扫地、这个除尘,不仅是除外在的尘,也是除内在的尘。所以这个我们在僧团里面扫厕所,这个功德是很大的。那这个是小乘的事忏。

理忏的话呢,就是观我空、法空,大乘的话观我空、法空,小乘的话观我空,这是小乘的理忏。好,这是“二忏通大小乘。”

那么制教的“局小宗”所谓小宗的话,指的是说小乘的戒法。就是说受声闻戒法的忏悔方法,这是属于制教的部分,这是第一个比较,关于大小乘的比较。

第二个呢,根据加被的众生的比较。化教“通被二众”二众就是这个道俗二众,在家人、出家人都包括在内,这是化教的忏悔方法。而制教的忏悔方法——“局道众”就是局限于出家众。比丘戒有讲到说这个比丘犯了重罪、轻罪的忏悔方法,这个只有受了比丘戒的人,才会用这个方法来忏悔。当然我们后面也会教各位,在家居士也有制教的方法,这个是出家戒法的忏悔方法的引申。在家犯了五戒,也可以用制教方法来忏悔,不过制教的忏悔主要的是针对的是道众—出家众。

然后再来看这个事忏,事理:化教的话“具兼两忏”制教“局事行。”化教根据经论的忏悔方法,有事忏、有理忏这两种忏悔的方法。然后呢制教忏悔方法呢“局事行”只有事这个相上根据这个仪轨,我们待会会介绍。根据事相上的仪轨,然后来忏悔,这个就是“事行。”这个是事理的差别。

再来呢,接着就这个所忏悔罪业的差别,化教它“所犯罪通悔三世。”就是说化教,比如说你拜八十八佛忏悔,忏悔什么呢?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所有的罪业都忏悔。然后呢,制教根据这个仪轨来忏悔的话呢——“局现犯”就是说你现在,比如说你现在杀蚊虫,犯了杀戒,你就针对现在杀蚊虫这个事情,依着律文来忏悔,不讲过去,不讲未来,叫“局现犯。”

好,再来就这个体上来说,化教“总牒十业。”“总牒十业”就是说这个化教它这个忏悔它涵盖了这个十业的这个内容,这个身口意十业的这个内容。制教的话呢——“局名体”所谓“局名体”就是说他约着某一条而罪来忏悔,称为“局名体。”那大致是这样子的,化教跟制教的差别是这样。

那这样讲可能各位还有点抽象,我们先看乙二的制教忏法,根据律文的忏悔方法称为制教。

 乙二、制教忏法

事钞云--标局--若论律忏,唯局道众。

这个先标举它的局限,就是说根据律文来忏罪的话,原本主要是局限于出家五众,道众的出家五众:沙弥、沙弥尼、式叉摩那、比丘、比丘尼这五众,这五众忏悔的方法。根据律文的忏悔方法就是制教。

再看第二段:

        --释局所以--由犯托受生,污本须净。

        --示立忏之法--还依初受,次第治之。

因为“犯托受生”就是说,他之所以会犯戒,是因为违反了他所受的戒体而生起的。也就是说因为他有受出家戒体,所以才会构成所谓的犯戒。就像你说一个人,他做杀盗淫妄的罪业,他如果没有受戒的话,他顶多就是一种世间的恶法,不构成所谓的犯戒。

所以实际上,可以说大多数的人,虽然名目上有受五戒,可是大多数的人受五戒的时候糊里糊涂的。糊里糊涂地受,实际上很多人是没有得到戒体。没有得到戒体,当然实际上他往往也就是一个世间的恶法。杀盗淫妄的造作,顶多就是世间的恶法而已。

但是呢,如果说像今天我们受八关斋戒,你如理如法地来这个受,纳受戒体之后。有了戒体,再做杀盗淫妄等等的事情,那个时候就构成所谓的犯戒。也就是说所谓犯戒的前提是你要先得到戒体,才有所谓的犯戒的事情,所以“犯托受生。”

“污本须净”染污了我们本来的戒体,所以必须透过忏悔使它恢复清净。

所以呢“还依初受”所以接着依你原本所受的这个戒法,然后“次第治之。”所谓次第治之就是说,你要先判断你是属于上品、中品、下品的罪,然后呢,如法地来忏悔,那么这个叫“次第治之。”

这样讲的话呢,我们来看这个附表二,后面的附表第二,来继续说明依制教忏悔的方法,所谓制教就是根据律文来忏悔的方法。各位翻到后面的附表第二。

第一个呢,先说明制教的忏悔的方法,它所加被的众生的根机是哪一类呢?看到第一个,犯上品的人怎么样呢?

若犯上品不可悔罪,依小乘法则永弃佛海,名为边罪,不许忏悔。不得更受五戒,亦不得受八戒、沙弥戒、苾刍戒、菩萨戒。

第一个,所谓“上品不可悔罪”就是所谓的破戒。破戒就是说,杀戒,他杀人了,对方也死掉了,这个破杀戒。偷盗,他这个偷别人东西,满五钱,那么满五钱以上,这个就破偷盗的戒体。第三个邪淫,出家是正淫了,在家是邪淫。也就是说在家邪淫,他所谓破戒是什么呢?就是说男根进入了男二处、女三处,男众的口道跟大便道。还有女三处就是女众的口道、大便道跟产道这三处。只要进入就像这个毛发、头发这么样的一点点,那这个就叫犯了破戒,破了这个邪淫的戒。那么妄语,妄语的破戒是什么呢?打大妄语。你没有证得神通,你说你证得神通,你没有证得禅定,你说你证得禅定。而且还不是错觉,是真正地想说谎,那么犯大妄语,这个时候才破妄语戒。如果说只是一般的欺骗,你看到说没看到,有说没有,一般的欺骗,那个只是犯中品的罪。

当然这个我们上次斋戒当中<持犯篇>已经跟各位详细介绍过了。

所以所谓破戒,“犯上品不可悔罪”这叫破戒,是很严重的。不像有的人,踩死一只蚂蚁后说:“喔,我破戒了!”没那么严重。这个踩死一只蚂蚁,无心的话,如果无心踩死,那不结罪;故意踩死的,那是结下品的罪,这个我们上次<持犯篇>都介绍过了。

这个地方说上品,我刚才讲杀盗淫妄的上品不可悔罪,它为什么叫不可悔呢?就是说,依着小乘的戒法来说没救了,就是无法忏悔,叫不可悔。所以依着这个小乘的这个戒法来说叫做“永弃佛海”所以“名为边罪。”

所以比如说杀人这些破戒的情况,又叫做边罪。边罪什么意思呢?佛法像大海一样,大海是不会停留死尸的。比如说有的人在大海中间,发生船难死掉了,被水淹死了。淹死之后呢,他被海水推呀推呀推,最后推到岸边,停下来,在大海当中不会停留死尸的。

佛法就像大海一样,佛法大海也不会停留死尸。那这个死尸指的是什么呢?就是破戒的人,叫死尸。所以破戒的人就小乘的教法来说,是被永远地被抛弃在佛法大海之外,那么这样的人就称为边罪。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呐,他就是没有救了。

所以呢“不许忏悔”也就是说,律上来说,他这个制教罪--我们知道这个罪,制教罪跟业盗罪,业盗罪就是这个世间的因果了。就制教罪来说就是违反戒律,这个过去都讲过了,就制教罪来说,那么是无法忏悔的,不许忏悔的。

所以呢,过去破了戒之后,就声闻法来说,不能再受五戒了。就像那个南传的,他们就这样子。一个人破了戒之后就不能够受五戒,也不能进一步受八关斋戒,或者受沙弥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菩萨戒。就是说,不可以受更上品的戒。这个是小乘教法来说是这样。第二个:

惟依大乘法修取相忏,见好相已,方许受菩萨戒,亦许重受五戒等。

那么如果依着“大乘教法修取相忏”所谓取相忏,就是我们后面讲到这个事忏部分。那事忏为什么又叫取相忏?就是说你透过这个事忏的方法之后,可以见到瑞相。那么见到瑞相之后,代表你的罪忏悔清净。以取到、见到相好为止,方名灭罪,所以叫取相忏。

修大乘取相忏,比如说八十八佛、大悲忏这些的,见到好相之后,就允许来受菩萨戒,或者重受五戒。就是说,就是你不断拜忏、忏悔,或者梦中、或者定中见到好相,见佛啊,见光、见花等等的好相,那么这个时候就代表你罪业清净了,那么可以再来受菩萨戒,或者重受五戒,乃至可以出家受戒,那个是可以的。

好,这个是上品不可悔罪这个部分。不过呢,也就是说,依着我们讲这个制教的这个忏悔方法,那么这个制教的忏悔方法它主要的就是制律,它主要的就是依着律文来说、来制定。依着律文来说,如果破戒,是没有办法用律文来忏悔的。

所以我们底下所说的依着制教的忏悔方法,它主要的是忏悔中品跟下品的罪业。犯了中品跟下品的戒,才可以依着制教来忏悔。你如果说真正的在家受了五戒,然后犯了杀盗淫妄的重戒,破了戒的话,你唯一的只能够依化教来忏悔。

这样各位了解吗?简单地来说,我们后面介绍律文这个方法,这个称律文当中忏悔的方法,主要针对的是你犯了中下品的罪,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忏悔;如果你犯了上品的罪,杀人呐等等上品的罪,这个时候就只能依靠化教的方法来忏悔了,制教就不行了。

好,看底下的小字:

(若杀生身父母、阿罗汉圣人,即成逆罪。准梵网经,现身不得戒)

就是说,如果犯了逆罪,犯逆罪呢,这个罪是很重的。很重的话,依《梵网经》来说,这个时候即使再受菩萨戒,那么也是不能够得戒的,这样子,这个是属于犯上品的部分。

看第二个中下品:

若犯中品、下品者应忏悔。犯中品者,向清净大小乘僧众三人前说罪

看到这里。所以你在忏悔之前,你要先确定你到底犯的是上品,还是中品,还是下品?你不能说我依着上品来忏。那听起来好像感觉更好,我犯了下品,依着上品来忏,感觉罪业更能够清净,其实不对。如果你犯的是下品的罪,但是你却依着中品的罪来忏,这样子不但罪不能够灭,反而另外结一个忏悔不如法的这个结罪。所以你要忏悔之前,你要先确认“我这个到底是犯了哪一品的罪?”

譬如说你故意杀蚊虫,那这个是属于下品的罪业。你如果不确定,你就应该去请问这个学习戒律的这个出家法师。因为毕竟啊,戒律比较熟悉的还是出家众。不要随便问居士啦:“我这个到底是犯上中下品?”他也是好心了,有时候好心跟你说:“你这个没什么啦,这只是下品的罪呀,没什么。”他可能是好心、是慈悲。但是呢,他说的不对。他说不对的时候,你忏悔之后,结果还是没办法灭罪,那等于白搭了,白忙一场。所以要先确认你到底犯的是上中下品。

那如果犯的是中品,比如说喝酒,乃至于一滴入于口中,那这个是中品罪;或者杀这个天龙鬼神,这个是中品罪;比如说打妄语,能够言了了,这个是中品罪。

如果犯中品罪的时候怎么忏悔?就是说“向清净大小乘僧众三人前说罪”就理论上来说,你要找三位清净的或者大乘、或者小乘的出家人,在他前面忏悔中品的罪。

那这个地方所谓的“清净”的话,有不同的说法。按照道宣律祖的说法,这个“清净”是说他所有的戒都要清净。比如说比丘二百五十条戒他全部清净,那么或者沙弥十戒他全部清净。道宣律祖的标准是很高了。

第二种标准就是:他其他戒不清净没关系,只要你跟他忏悔的这条戒,他是清净的就好了。譬如说你今天要忏悔杀生的这条罪,这个比丘他其他戒不是特别清净——当然破戒不行了,他破戒那还不行,他其他几条戒不是特别清净。但是他杀生这条戒特别清净,那你就可以找这个比丘来忏悔杀生的这个罪,那这是第二个说法。汉地的古德说,就是你所忏的这个罪业是清净的就可以了,其他不清净没关系。

第三个说法,第二个说法其实要找说实在也不容易,你说这个时代,这个五戒全部清净的不容易找得到。

第三个说法就是根据南传,泰国缅甸南传的这个做法:不管对方清净不清净,只要他没有破戒了,那破戒就有点太离谱了。他没有破戒,不管他清净不清净,你都可以在他的面前,透过底下的仪轨来忏悔。这是第三种的做法,这个南传的比丘,他们根据他们的律藏的做法是这样子的。

所以要是像道宣律祖说的全部清净,二百五十条戒全部清净,那么才能够跟他忏悔的话,那恐怕在台湾也只有那么几位而已。轻重等持,二百五十条戒都不犯,犯了之后马上能够忏,那是专门持戒的律师才做得到,我们也做不到。那么再就是要找你所要忏悔的那条戒清净。或者如果都没有,就找任何一个比丘,或者沙弥、沙弥尼、比丘尼都行,来说罪,若中品罪的话,是三位。

犯下品者,向一人前说罪。或无三人,止向二人、一人亦得灭罪。

就是说你犯下品,比如说杀蚊虫就是犯下品的话呢,“向一人前说罪”找一位比丘或者是比丘尼(出家众)来说罪,就可以了。

底下说中品的话本来要三个人,要在三人前来说罪;那么如果没有三个人,如果一时找不到,向两个出家人也可以;如果两个出家人找不到,一个出家人前面说罪,也可以。

好,那这是开缘的情况。

接着说:

倘无清净大小乘僧众堪向说罪者,但殷重自誓终不复犯,罪亦得灭。若有人可向说罪者,必不得自誓灭也。

这个是一个更广的开缘,就是说假设你找不到清净的大小乘的出家众,比如说你住在边地啊,一些地方,有时候连出家人都找不到的,更不用说清净的大小乘僧众。这个时候你在佛前彻底地发露,然后殷重心在佛前发誓:“我从今天开始,再也不造作同样的罪业”那么这样子的话呢,弘一大师说,这样也是开缘,根据律文来说,开缘,罪也是可以灭除的。

所以这个对于我们现在的众生来说,是比较方便的方法。就是你真的找不到出家众可以帮你忏罪的话,你就在佛前呢殷重地忏悔:“我从今天开始,再也不再犯同样的罪业了”这样也可以灭罪。

但是“若有人可向说罪者”比如说你能够遇到这种清净的出家众,那么还是尽量在清净的出家众前来说罪,不可以这个自誓说来灭罪。

好,这个是一个大原则。

接着呢,看到底下这个说罪之文,这个忏悔的方法。

说罪之文,依《有部律》,酌定如下:

弘一大师他接着说啊,这个所谓“说罪”就是说在依着制教来忏罪的这个文字,依着《有部律》(《有部律》就是说《根本说一切有部律》,这是所有的律藏当中一部了),《根本说一切有部律》里面它说,“酌定”就是说,原本他这个文原本是给出家比丘、比丘尼用的,那么弘一大师把它改成优婆塞、优婆夷,就是类比了,文字大结构不变,只是一些名词稍微改变一下。

先作礼敬已,蹲踞合掌,作如是说

“先作礼”就是说,你要跟这个忏悔主,所谓忏悔主就是说你请他帮你忏罪的人,这个叫忏悔主,也就是一个清净的比丘,一到三位清净的比丘。那么你先在他面前,先顶礼,先顶礼忏悔主。你就讲“某甲”或者“我某甲”或者“弟子某甲,至诚顶礼忏悔主。”然后接着“蹲踞合掌”这个“蹲踞”就是长跪,因为古印度是跪坐的姿势了,胡跪,跪坐的姿势。那我们汉地习惯是长跪,长跪合掌。然后“作如是说”说什么呢?

大德存念,我邬波索迦某甲,有故杀蚊虫(随其所犯称之),犯下品可悔恶作罪,及此方便恶作罪。

看到这里。“大德存念”或者就是说“大德一心念”就是说希望大德您能够专心地听我说。专听我说什么呢?“我邬波索迦”邬波索迦就是优婆塞,翻译的名字不同,男的叫优婆塞,女的叫优婆夷。我优婆塞“某甲”某甲就是念你的法名或者你的大名。“有故杀蚊虫”这个杀蚊虫犯下品可悔罪,这个只是个例子。比如说有故意偷盗啊等等,那你这个地方,比如说同样都是下品罪,对不对?你可以同时念,比如说“有故杀蚊虫,有故小妄语”等等“随其所犯称之”全部,三个、四个念完之后,总结“犯下品可悔恶作罪。”

所以,就是说这个地方是下品还是中品,你要请问律师了。那么“恶作罪”这个恶作罪就是突吉罗罪,所谓突吉罗罪或者恶作,就是说,它指的就是身口意三业当中一种微细的恶行,叫做“恶作”不好的造作,恶作罪。

“及此方便恶作罪”什么叫方便恶作罪呢?就是说,譬如说我今天要去杀一只牛,然后杀牛杀到一半,我后来后悔了,想到我是个受戒的人,我怎么可以杀牛呢?这个时候走到一半停下来。停下来,这个时候还是要结罪。因为你已经发动身口了,还是要结罪。但这个时候所结的罪就是方便的恶作罪。前面的下品可悔的恶作罪是根本的突吉罗罪,这个所谓方便恶作罪是做到一半停下来。或者你自己停下来,或者遇到障碍停下来,这个就是称为方便恶作罪。就是说下品可悔恶作罪以及方便恶作罪,等于所有的这些恶作罪。因为各位要是犯了五戒的中下品的话,他所结的都是恶作罪,也就是突吉罗罪了。

此所犯罪,我今于大德前,从清净来,并皆发露,不作覆藏。由发露已,便得安乐。如是三说

我这些所犯的罪业,我在大德前,“从清净来”所谓清净来就是说,从过去一纳受,刚刚纳受戒体很清净,那时候很清净。从那个时候刚纳受戒体很清净,从那个时候以来到现在所造的这些罪业,我都“发露”“不作覆藏。”那么“由发露已,便得安乐。”这个是第一段文。

第二段呢?

所对苾刍问

所对比丘问说:

汝见罪不?

你真正地见到你所造的罪业么?

答言:“我见。”

我见到我所造的罪业。

又问:“将来诸戒能善护否?”答言:“能护。”

你见到过去的罪业,然后呢,你未来,你忏悔之后,未来是不是能够好好护持你这个戒呢?答言:“未来能护。”我们刚才讲了,忏悔,过去的罪业要忏除,然后对未来的同样罪业发愿不再造作了,这样子才是真正的忏悔,所以未来还是要护持这个戒体。

所对苾刍言:“奥箄迦。”答言:“娑度。”

这个就是我们一般回答“善”跟“尔”:“奥箄迦”就是“善”“娑度”就是“尔”。“善”就是“好”的意思,这个所对比丘就说:“好,我允许、我忆念,我允许你的这个忏悔.”回答“娑度”“娑度”就是“尔”就是善哉的意思,这是欢喜、然后善哉的意思。

那就是说,你如果犯了中下品的罪,你先确认你是中品或者下品的罪,然后呢找一个比丘,在他面前按照这个文来念,就可以了。

好,再看下一段,关于覆藏的部分:

案僧众犯罪已,不即说罪者,应得覆藏罪。于说罪时,一并说悔。

就是说我们出家众如果犯了罪,犯了戒之后“不即说罪”就是说没有马上发露或者忏悔,这个时候就“得覆藏罪。”就是说我们出家众,其实在家众也是一样道理了,如果比如今天杀了蚊虫,今天杀了蚊虫的话,你就算不能够马上忏悔,至少你要找一个人跟他说,跟他发露,说我犯了杀蚊虫的罪业,发露。发露之后虽然你没有马上忏悔,但是你这个罪业就不会一天一天地,像利息一样一天一天地累积。如果你没有马上说罪,跟着发露,没有发露的话,随着一天的过去,每一天过去就会多一品的覆藏罪,两天就是两品,一年就是多了三百六十五品覆藏罪。如果说你过去在犯罪的时候,没有马上说罪、发露、忏悔的话,会得到覆藏罪。

那么你在说罪的时候要“一并说悔。”就是说你在说罪,就是前面那一页讲“我邬波索迦某甲,有故杀蚊虫”那么“有故杀蚊虫”是本罪,但如果你有覆藏,你就讲“有故杀蚊虫及覆藏,犯下品可悔恶作罪……”这样子念,一并说悔。

若在家二众,律中虽无明文,然犯罪已,不应覆藏,当即说罪

在家众虽然没有律上的文,但是犯罪之后,也应当比照比丘戒的这个方法,然后不要覆藏,要向人发露、忏罪。

若因故不得已,覆藏多日乃说罪者,应心生大惧,痛自呵责。否则即是轻慢圣教,宁谓无过,慎之!慎之!

就是说我们同样地造这个罪,有时候我们有烦恼习气,有烦恼习气造罪之后,犯戒之后,因为某些原因无法马上找人来说罪、来忏悔。这个时候你心态很重要,不要认为无所谓,反正大家都这样子嘛,大家受了戒之后都没有好好持戒,所以我也无所谓。你要这样无所谓的话,同样的罪业,同样犯的戒,你无所谓的心态,所结下的业道罪更重。

相反的,如果说你因为烦恼习气造了罪业,造了罪业之后,你内心呢“心生大惧”害怕因果。害怕因果的同时“痛自呵责”好好呵责自己。这样的话,纵然你没有马上说罪,但是你这个业道罪,相对来说也会轻很多。

所以顺带说到覆藏罪和业道罪的部分。那这个是依着制教,也就是依着律文来忏悔的方法。

好,接着回到讲义正文,这个就是“还依初受,次第治之”还依着你过去所纳受的戒是什么样的戒,然后次第地来对治,来忏悔清净,这个是依制教来忏悔的方法。

接着看到乙三明化教忏法,说明化教忏悔的方法。

看到文:

 乙三、化教忏法

事钞云:若据通忏,理事二别。

这个通忏,就是说通途的一切的忏悔的方法,法门很多,但归纳起来就是有理忏跟事忏这两种的差别。比如说大悲忏呐、梁皇忏呐、水忏呐,很多很多的忏法,很多。或者无生忏,忏法很多,但是总括起来就是理忏跟事忏。

这个理忏跟事忏它都是属于化教,化教它是依着经论,制教是依着律藏,这个我们过去在<宗体篇>都讲过了,各位要是过去没有听过,各位可以去请那个《在家备览》结缘的书,<宗体篇>的讲记里面都有介绍化教跟制教。

那么我们要是依着经论来忏悔,这个是化教的忏法。我们知道,我们犯了戒,受戒的人犯戒有两种罪。比如说受了五戒,他犯了杀生,他有两个罪:第一个罪就是制教罪,第二个是业道罪。制教罪就是说他违背当初所受的戒律,这叫制教罪。制教罪就是依着刚前面所说的那个方法,找个比丘来做对首法来忏悔;第二个罪叫做业道罪,业道罪就是要根据化教经论的方法来忏悔。所谓业道罪就是说,你纵然没有受戒的人,本身造这个事情也是有罪的。比如说杀生,你杀生就算不受戒,它也是违背因果的,也是一样要结罪的,这个叫做业道罪。

那么化教的忏法,化教的事忏、理忏,主要忏悔的就是业道罪。

各位你要是没有听过<宗体篇>会有点复杂,但是总之,你要受戒的人,简单来说你受了五戒、菩萨戒等等,或八关斋戒的人,你受戒之后,你要犯戒,必须有两种的忏悔:第一个依着律文,刚才介绍那个律文的制教忏悔来忏;第二个依着经论,拜八十八佛等等的来忏悔业道罪,这两个。

但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受戒的人,没有受五戒的人,你就完全地--你这个时候没有制教罪,你做杀盗淫妄的事情没有制教罪,你就完全地按照化教的方法来忏悔,拜八十八佛啊,大悲忏啊,这些来忏悔就可以了。

那么“若据通忏,理事二别”一切忏悔方法有理忏跟事忏这两种的差别,那至于什么是理忏,什么是事忏,我们下堂课再跟各位介绍。

今天下午就先讲到这个地方,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!回向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听打:宗紘初校:慧印  终校:行航

(201610法义研习小组终校稿)